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升高中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曹书静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个人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班级,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思想动员;优化教学
本文所提到的“高中数学学困生”,是指在高中阶段,数学基础薄弱、没有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能得到提高的学生。笔者从教十余年,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日常观察、平时测评试卷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在我校高中数学学困生常年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个人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班级,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常见原因,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常见原因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师因素分析:(1)教师过于严肃及权威,不能与学生形成较好的沟通桥梁。(2)教师的人格魅力及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吸引学生。(3)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理解教材,理解学生,教学方法单一,一味追求解题,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4).教师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鼓励及表扬。(5).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对教学缺乏耐心。2.从学生角度分析:(1).学生自身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无法体会数学的学科价值。(2).小学初中的数学基础薄弱,对高中数学学习持放弃态度。(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巩固,对教师过分依赖,思维惰性强,自学能力差。(4).意志力薄弱,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在学习动机这章的论述中提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一个数学学困生占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班级来说,让学生对一节数学课产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教材,活化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创设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如:笔者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运动员任茜的跳水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顺势创设如下情景问题:一名跳水运动员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在距水面5m以前完成规定的动作,并且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容易出现失误,根据经验,运动员起跳后的时间t(s)与运动员距离水面的高度h(m)满足关系式:h=10+2.5t-5t2,那么运动员最多有多长时间完成规定动作?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和谐,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荣誉感和拼搏精神,也让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个课题水到渠成地自然浮现。
2.注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能因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数学能力差,就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忽视对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会对教材进行深度理解及整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特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科素养,提升思维品质。如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原理》授课过程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如图,由八中去百家汇的道路有3条,由百家汇去福耀村的道路有2条。从八中经百家汇去福耀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问题2:用前6个大写英文字母和1~9九个阿拉伯数字,以A1,A2,···,B1,B2,···的方式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编出多少个不同的号码?
问题3:上述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3.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开展分组活动。
师生之间因为年龄,阅历及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沟通上会出现一定的“代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定小组组长并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再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如:课堂上,笔者会根据课题特点,利用生生互动的优势,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数学核心素养。课后,调动各小组组长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个人学科优势,以一带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旧知,解决疑难。
4.突出思维活动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思维困惑和思维错误,但因为自己学习数学能力差,不够自信,他们不敢发出疑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时,会鼓励学生尽力表达自己的思维困惑,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盲区,然后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同时还重视学生的思维错误,巧妙利用这些错误,开展讨论探究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进行辨析,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在教学中,笔者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数学思维的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并提升思维品质。
(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建立QQ学习群,培养学困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课外自主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QQ群发布公告,明确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鼓励学生预习新知,同时根据学情,同步录制或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推送时长约为1到5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分析和总结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方法,及试卷测评中的易错点。学生在课后学习时,遇到困难,可查阅相关视频,自主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困生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高中数学学困生大部分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及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挑选一些学困生容易理解的课题或者例题,如:《集合的概念》,《向量的加减法坐标运算》,《简单随机抽样》等,给他们创造自主阅读和自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收获感和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3.建立纠错本,注重回顾反思。
高中数学学困生在习题训练和考试测评中,经常出现同样问题反复做反复错。因此在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建立数学纠错本,并演示优秀的纠错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建立纠错本。课后,笔者会对学生的纠错本,进行一月一查,并及时反馈。对于那些纠错本建立不详细的学生,笔者会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表扬那些纠错本建立比较好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同学取经学习。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应该多变,多思,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6).6-11
[3]金怡.尴尬或精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8).34-37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思想动员;优化教学
本文所提到的“高中数学学困生”,是指在高中阶段,数学基础薄弱、没有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能得到提高的学生。笔者从教十余年,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日常观察、平时测评试卷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在我校高中数学学困生常年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个人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班级,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常见原因,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常见原因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师因素分析:(1)教师过于严肃及权威,不能与学生形成较好的沟通桥梁。(2)教师的人格魅力及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吸引学生。(3)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理解教材,理解学生,教学方法单一,一味追求解题,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4).教师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鼓励及表扬。(5).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对教学缺乏耐心。2.从学生角度分析:(1).学生自身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无法体会数学的学科价值。(2).小学初中的数学基础薄弱,对高中数学学习持放弃态度。(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巩固,对教师过分依赖,思维惰性强,自学能力差。(4).意志力薄弱,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在学习动机这章的论述中提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一个数学学困生占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班级来说,让学生对一节数学课产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教材,活化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创设生动形象而又直观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如:笔者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运动员任茜的跳水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顺势创设如下情景问题:一名跳水运动员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在距水面5m以前完成规定的动作,并且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容易出现失误,根据经验,运动员起跳后的时间t(s)与运动员距离水面的高度h(m)满足关系式:h=10+2.5t-5t2,那么运动员最多有多长时间完成规定动作?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和谐,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荣誉感和拼搏精神,也让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个课题水到渠成地自然浮现。
2.注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能因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数学能力差,就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忽视对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会对教材进行深度理解及整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特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科素养,提升思维品质。如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原理》授课过程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如图,由八中去百家汇的道路有3条,由百家汇去福耀村的道路有2条。从八中经百家汇去福耀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问题2:用前6个大写英文字母和1~9九个阿拉伯数字,以A1,A2,···,B1,B2,···的方式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编出多少个不同的号码?
问题3:上述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3.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开展分组活动。
师生之间因为年龄,阅历及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沟通上会出现一定的“代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定小组组长并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再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如:课堂上,笔者会根据课题特点,利用生生互动的优势,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数学核心素养。课后,调动各小组组长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个人学科优势,以一带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旧知,解决疑难。
4.突出思维活动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思维困惑和思维错误,但因为自己学习数学能力差,不够自信,他们不敢发出疑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时,会鼓励学生尽力表达自己的思维困惑,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盲区,然后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同时还重视学生的思维错误,巧妙利用这些错误,开展讨论探究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进行辨析,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在教学中,笔者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数学思维的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并提升思维品质。
(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建立QQ学习群,培养学困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课外自主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QQ群发布公告,明确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鼓励学生预习新知,同时根据学情,同步录制或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推送时长约为1到5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分析和总结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方法,及试卷测评中的易错点。学生在课后学习时,遇到困难,可查阅相关视频,自主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困生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高中数学学困生大部分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及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挑选一些学困生容易理解的课题或者例题,如:《集合的概念》,《向量的加减法坐标运算》,《简单随机抽样》等,给他们创造自主阅读和自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收获感和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3.建立纠错本,注重回顾反思。
高中数学学困生在习题训练和考试测评中,经常出现同样问题反复做反复错。因此在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建立数学纠错本,并演示优秀的纠错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建立纠错本。课后,笔者会对学生的纠错本,进行一月一查,并及时反馈。对于那些纠错本建立不详细的学生,笔者会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表扬那些纠错本建立比较好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同学取经学习。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应该多变,多思,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章建跃.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6).6-11
[3]金怡.尴尬或精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9(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