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的支持策略研究

【作者】 李晓媚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莲池幼儿园清泉园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考虑到托班家园合作有其独特特点,开展相应研究提高托班家园合作的水平不仅有助于保障幼儿在托生活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班生活、减少入园焦虑、促进托幼一体化进程等,本文对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的现状和发展建议进行了探索。
  一、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的现状
  本研究选取了4所带有托班的幼儿园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教师和家长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了解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的现状,并从托班家园合作的有益经验和不足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秉持的家园合作理念较好,关注到了家园共育的价值
  调查发现,4所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理念主要有三种:一是为家长提供托育服务,缓解家庭育儿压力;二是寻求家长的配合,共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助力;三是对家长进行指导,提高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和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幼儿园均关注到了家园共育的价值。
  (二)托班家长对托育服务的参与度较高,家园合作的效果得到教师和家长肯定
  研究者在对托班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家园合作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较为认可半日制托班提供的托育服务,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半日托班目前已经做得很好,暂时没有需要改进的了。家园合作的效果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一致肯定:家长认为通过一些家园合作活动,对幼儿园的了解加深了、一些育儿困惑得到了指导、与幼儿的亲子关系也增进了;教师觉得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锻炼,并且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之所以对托班托育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可能是因为家长对托班托育服务的要求较低,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家长认为幼儿只要在园安全,健康得到保障,身心愉悦,能得到一些发展就更好了,对托班没有过多的苛求。
  (三)家园合作实现了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双赢
  家园合作的主体是幼儿园和家长,自然受益的也就是幼儿园和家长。通过家园合作,教育的一致性得以提高,幼儿在家也能实践在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家园合作还能帮助家长破解幼儿教育困境。很多家长是第一次养育孩子,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专业教师和家园共育提供的信息和指导可以帮助家长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家园合作也可以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幼儿在园情况,家庭也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状况,共同寻找解决教育难题的途径。家园合作还能促进教师和家长、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基于实践的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模式的构建
  (一)改变家园合作的观念,建立三主体模式
  强调家长对班级工作的参与和配合是传统家园合作的常见模式,家长常常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此外,教师也没有过多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因此,家长成了“旁观者”,幼儿成了“事外者”。改变传统的家园共育观念,需要教师意识到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相信家长的价值。教师还应引导家长重视家园共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家长对事关幼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建议。教师也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家园合作的受益者是幼儿,家园合作的各项事宜也应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发展为基础,所以,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发展和教育,更要发挥幼儿在家园合作中的纽带作用。要构建幼儿、家长、教师三主体家园合作模式,信息互通、意见协商、行动一致,更好地发挥家园合作的作用。
  (二)根据家庭育儿的需要确定家园共育的内容,发挥幼儿园对家庭的指导职能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0—3岁婴幼儿照护应坚持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的原则,加强对家庭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家园共育不仅仅是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幼儿园应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家长如何开展幼儿教育进行更多的指导。要进行指导,首先应该了解家长真正的需求,根据家长的需求确定家庭指导内容,使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托班教师可通过与幼儿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家长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交流以及为家长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提供一些参与课程活动的机会,给予家长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婴幼儿的保育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指导。
  (三)对家长和教师就如何开展家园共育
  工作进行相关培训很多家长之所以对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热情不高,是因为他们认为教师才是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士,自己对幼儿教育知之甚少,他们对参与班级建设和家园共育没有信心,认为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就好。家长其实是希望从幼儿园和教师处获取更多关于幼儿发展、亲子互动、儿童养育等方面的指导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均面临的问题就是对家长进行指导,教师不知道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家长在幼儿教育上的配合,教师还未树立指导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家园共育的价值和作用,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家长。教师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和能力与家长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之间的矛盾,导致家园合作很难真正发挥作用。鉴于此,幼儿园应对家长和教师就如何开展家园共育进行一些指导和培训。首先,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班级工作。其次,要提高家园沟通的有效性,再引导家长对班级教养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策略。对教师的培训,既要注重家园共育能力的培训,也要进行家园共育活动开展的相关培训,如针对如何应对家长的质疑、开展活动时如何寻求家长的建议和帮助等进行培训。帮助教师以自身的专业性获得家长的认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向家长传授正确的育儿方法,提高家园合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幼儿园托班家园合作存在形式丰富却流于形式、家园合作内容和发挥作用的主体单一、低层次合作的状态和家园合作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参考以下支持策略来提升托班家园合作水平:建立家园合作三主体模式、根据家庭育儿的需要确定家园共育的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