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青榆鸿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由人们的意识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因此如何让学生把数学学好,如何让教师把数学教好是我们一直在教学中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对应、假设、比较、符号化、类比、转化、分类、集合、数形结合、统计、极限、代换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尤其需要教师的正确合理引导。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情分析
  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对于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刚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前阶段的学习,较难适应由20分钟左右变为40分钟的课时长度和以知识内容为主的快节奏教学方式。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对课堂规矩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熟悉,适应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的变化,并且他们对数学课堂中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也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便可以在举例描述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最终以更严谨且学生能够接受的逻辑推导方式开展教学。
  (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以习题为主,大多数学生家长会认为数学教材是练习册式的习题集,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分析、总结等缺少文字性的描述。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他们的数学教材用文字和图示的形式剖析知识点,能直观地反映出一节内容的重点,方便家长关注并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也不再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第一,结合数学本身抽象难懂的特点,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通常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简单动画和课件的形式传授知识。第二,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加入了游戏环节,增强了教学趣味性。第三,课堂中小学生的反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有个别小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很有自己的见解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因而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适时给予鼓励。第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发挥出每位小学生的优势,从而能够让他们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运用数学思想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2011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四基”,并将数学基本思想纳入“四基”范畴之中,将数学基本思想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表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是必要的。
  (一)提高学科素养
  一种数学思想可以解决一类相关问题。小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依靠数学思想,利用数学思想支撑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提升自我社会价值
  小学生初入正式学堂,他们对规矩和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基本的认知,对于课堂内外该不该做、该不该说、友好互助、礼貌待人等都有较好的行为习惯。数学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严谨的思维习惯、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和更科学的行为态度,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加优异的表现,进而逐步提升自我社会价值。
  (三)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际问题产生后需要人们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输出,至于采用哪一种方法,会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大脑快速运转,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思想。因此,运用数学思想的过程也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造开发教材
  因编写要求制约,大多数小学教材呈现的是高度简化的、逻辑性较强的事实性观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发现知识的重难点,只能理解并掌握浅显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资源对教材进行再次创造和开发。其中包括整合教材、创造教学资源和对比教材。
  (二)整体构建教学
  通常教师采用导入—新授—小结的三环节教学结构,导入环节常用图片、视频或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新授环节大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施,中间穿插游戏环节和巩固练习,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在三环节教学结构中教师应考虑数学思想的整体效果,达到整体与局部协同运用的目的。
  (三)设计作业题目
  一些研究者发现,数学作业设计的目标聚焦在知识与技能上,忽视其背后的素养与智慧,致使作业内容以偏概全、作业功能过于单一。所以在提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把数学思想贯穿于作业的内容设计上,不再局限于书本的例题和练习,设计出符合每节课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的作业。
  (四)融入劳动教育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答记者问提到:《指导纲要》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面着重强调了五点:一是打好基础,二是安全适度,三是开齐课程,四是讲究方法,五是家校合作。其中就打好基础这一点指出: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品质等方面全面打好基础,注重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说劳动教育是单独开设的一门课程,但也能与各科目进行融合,可以与数学课程进行渗透。
  (五)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是彰显数学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小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根据小学生所学内容的不同划分年级组织数学活动,在不同年级中可以组织策划不同的活动,强化数学意识,合理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在于课堂中的举例与练习,课下的作业及活动也应注重数学思想在实际中的不断渗透。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设计与改进,对教材再次开发与完善,制作与知识内容相关的动画演示,它们都会给教学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