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尚芸西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知识较抽象,导致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加之个别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固守传统,使得学生更加无法领悟学习数学的真谛。从长远来看,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是困难的,因为他们不能在数学课上获得成就感,对数学失去信心,从而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学生都不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不会自主探究问题,而反观国外的教育方式,小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却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此时学生思维能力基本已经成型,所以很难再去改变。而这样的思维能力也几乎影响了学生的一生。而真正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学方法落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只注重自己讲课,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时候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所以会出现很多教师反复讲,学生还是不会的情况。事实上,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能学习到数学本上有限的知识,稍微变换形式,学生就不会了。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丧失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能片面地听老师讲,而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小学一二年级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到三年级之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有较大的改变,因此那些没有得到较好思维培养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不会思考问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表现出数学成绩的直线下滑。
(二)教师的教学理论不足
要想教好学生,首先教师自身理论知识要扎实,如果教师都没有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识,那么必然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一线教师长期处于繁忙的教学工作状态,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思维训练,因而无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结果,学生只能机械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大脑的灵活性没有得到提高。长期来看,这样的机械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极其不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自己去主动学习知识。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无穷的动力,由上观之,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把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他们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必然会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到学科知识。
(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教师作为学生思考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这样每节课都调动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首先会自己思考解决。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即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去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问是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只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为导向,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抛给学生提出积极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并让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再互相分享想法和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
(三)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只有深度学习才能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融会贯通。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小学数学知识非常简单不需要深度思考,也有人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简单的做题方法,直接套用又快又省事,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样的学习应付小学这样不复杂的问题,可能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学生思考问题都会流于表面,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遇到复杂问题就不能融会贯通,思考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四)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注重教材,多让学生学习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多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而很多知识都是有一定内在逻辑编排的,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会怎样思考问题,我们教育者都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在有针对性地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备课,理解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对于很多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探索,再合作交流,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去集体交流,教师在大家的各种结果中去优化比较出较好的结果,引导学生去自主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付诸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出有益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真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大部分小学生都不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不会自主探究问题,而反观国外的教育方式,小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却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此时学生思维能力基本已经成型,所以很难再去改变。而这样的思维能力也几乎影响了学生的一生。而真正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学方法落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只注重自己讲课,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时候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所以会出现很多教师反复讲,学生还是不会的情况。事实上,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能学习到数学本上有限的知识,稍微变换形式,学生就不会了。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丧失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能片面地听老师讲,而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小学一二年级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到三年级之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有较大的改变,因此那些没有得到较好思维培养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不会思考问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表现出数学成绩的直线下滑。
(二)教师的教学理论不足
要想教好学生,首先教师自身理论知识要扎实,如果教师都没有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识,那么必然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一线教师长期处于繁忙的教学工作状态,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思维训练,因而无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结果,学生只能机械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大脑的灵活性没有得到提高。长期来看,这样的机械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极其不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自己去主动学习知识。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无穷的动力,由上观之,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把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他们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必然会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到学科知识。
(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教师作为学生思考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这样每节课都调动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首先会自己思考解决。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即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去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问是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只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为导向,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抛给学生提出积极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并让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再互相分享想法和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
(三)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只有深度学习才能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融会贯通。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小学数学知识非常简单不需要深度思考,也有人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简单的做题方法,直接套用又快又省事,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这样的学习应付小学这样不复杂的问题,可能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学生思考问题都会流于表面,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遇到复杂问题就不能融会贯通,思考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四)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注重教材,多让学生学习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多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而很多知识都是有一定内在逻辑编排的,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会怎样思考问题,我们教育者都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在有针对性地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备课,理解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对于很多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探索,再合作交流,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去集体交流,教师在大家的各种结果中去优化比较出较好的结果,引导学生去自主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付诸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出有益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真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