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创新成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作者】 杨璐萍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语文作为奠基教学平台的重要责任。因此,要促进学生创新,唯有我们教师创新开展教学,才能以“创新”促进“创新”。本文探讨了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过程、创新朗读模式和创新评价方式四种激活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新;激活;课堂教学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新时期,加强这一目的实现的方法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无新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需求,更不能为此担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任。因为只有教师的创造才能换来学生的创造(教育家沙塔洛夫之语)。因此,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再走传统重讲解分析的套路了,必须创新课堂教学,使呆板的课堂模式不再出现,让学生认知中的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形成趣味十足、互动性极强的师生对话课堂。下面,我结合教学谈谈让创新成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突破口的实践方法。
一、以创设教学情境为突破口来激活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如果对语文没有兴趣怎么能爱上语文学习?那又怎能谈及学好它呢?因此,从兴趣入手,在课堂上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追求而是让学生更有兴趣学语文为着力点,自然就可使学的过程充满趣味。这几年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境是激趣的有效载体。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精心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如在教学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时就可通过情境来展开,我事先准备了一段有关安塞腰鼓方面的视频资料,播放前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预习的内容想象安塞腰鼓舞动的场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每个人脑海中构建一副画面。然后观看视频,我有意识将声音调高了些,几乎所有的学生被画面上那种奔放、狂野的场面震撼了,看完后感慨不断。当我问到他们看到的与自己想象的场面有何差距时,他们感慨的说“根本就想象不到场面如此壮观、如此豪放、如此火烈……”是啊!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怎么能想象的到呢?于是我关掉声音重现画面,而我忘情的放声范读课文,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情况下感受文笔的魅力,深深地被文中的词句吸引住了。他们开始情不自禁的朗读着、品味着,慢慢的进入了角色。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却沉浸在隆隆的腰鼓声中,高涨的学习兴趣丝毫未减。
二、以创新教学过程为突破口来激活
很多人认为语文课堂是单线推进的,平铺直述,没有曲折和悬念。的确,传统语文课堂太过于呆板,从开课教到结课还是讲,教师的独角戏是没有多少变化。但真正好的语文课堂是活的,变化的,甚至悬念起伏有层次感。所以,作为优教的我们,可以创新教学过程作为突破口来激活课堂,平添课堂变化和生动。为了使课堂新颖,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提前一个月就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他们从当天起就开始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将不同特征的天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并按不同种类罗列出来。上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不同特征的云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出它的特征,然后与同学们观察的记录对照,然后出示该云的名称,同学们兴趣很高,不一会儿就认识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积雨云等。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好,然后我趁机将云层变化的视频资料打开,让各小组抢答画面上由什么云变成了什么云,答对有奖励。教室里顿时开了锅,各小组互不相让。答对了喜笑颜开,答错了捶胸顿足。仅一节课时间就将课文中提到的科普知识熟烂于心,下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份写成对联形式的谚语表示奖励,同学们高兴的合不拢嘴。在课后的两周时间里,我随时指引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判断天气的变化,效果很不错。其实这篇课文从开始学习到结束花了两周时间。
三、以创新朗读模式为突破口来激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没有朗读声的语文课教学是失败的,只有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才能体会出文辞的精美,才能体味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才能将个人的感情融入文章中。在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很多,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轮读、分组读等。我想在全社会积极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对朗读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连贯流畅,不读断句。因此在朗读课文之前找一些配套的语音材料让学生听一听,然后再自己模拟练习,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如范文朱自清的《春》。其次有些课文在朗读时适当的改变朗读的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曾经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提炼出文章的要点改编成课本剧,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且朗读时语气、神态学生把握的相当好,整堂课充满活力,结果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最深刻,几年后还记忆犹新。
四、以创新评价方式为突破口来激活
人因得到肯定而内心向阳。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质,任何人做任何事主观上都是希望获得成功或别人认可的,成功了才更能激起其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明显。所以,要激活课堂,就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作为突破口,在课堂上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让创新成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只有突破口越多,语文课堂困于传统单一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活力就越多,学生就学得更快乐有收获。因此,在全面践行“优教优学”创新实施的今天,我们应加大突破口探寻的实践力度,让更有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获得的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刘学俊,创设教学情境建语文高效课堂[J].文教资料,2020年。
[2]丁春兰,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探寻[J].语文建设,2021年。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新;激活;课堂教学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新时期,加强这一目的实现的方法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无新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需求,更不能为此担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任。因为只有教师的创造才能换来学生的创造(教育家沙塔洛夫之语)。因此,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再走传统重讲解分析的套路了,必须创新课堂教学,使呆板的课堂模式不再出现,让学生认知中的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形成趣味十足、互动性极强的师生对话课堂。下面,我结合教学谈谈让创新成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突破口的实践方法。
一、以创设教学情境为突破口来激活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如果对语文没有兴趣怎么能爱上语文学习?那又怎能谈及学好它呢?因此,从兴趣入手,在课堂上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追求而是让学生更有兴趣学语文为着力点,自然就可使学的过程充满趣味。这几年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境是激趣的有效载体。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精心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如在教学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时就可通过情境来展开,我事先准备了一段有关安塞腰鼓方面的视频资料,播放前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预习的内容想象安塞腰鼓舞动的场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每个人脑海中构建一副画面。然后观看视频,我有意识将声音调高了些,几乎所有的学生被画面上那种奔放、狂野的场面震撼了,看完后感慨不断。当我问到他们看到的与自己想象的场面有何差距时,他们感慨的说“根本就想象不到场面如此壮观、如此豪放、如此火烈……”是啊!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怎么能想象的到呢?于是我关掉声音重现画面,而我忘情的放声范读课文,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情况下感受文笔的魅力,深深地被文中的词句吸引住了。他们开始情不自禁的朗读着、品味着,慢慢的进入了角色。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却沉浸在隆隆的腰鼓声中,高涨的学习兴趣丝毫未减。
二、以创新教学过程为突破口来激活
很多人认为语文课堂是单线推进的,平铺直述,没有曲折和悬念。的确,传统语文课堂太过于呆板,从开课教到结课还是讲,教师的独角戏是没有多少变化。但真正好的语文课堂是活的,变化的,甚至悬念起伏有层次感。所以,作为优教的我们,可以创新教学过程作为突破口来激活课堂,平添课堂变化和生动。为了使课堂新颖,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提前一个月就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他们从当天起就开始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将不同特征的天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并按不同种类罗列出来。上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不同特征的云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出它的特征,然后与同学们观察的记录对照,然后出示该云的名称,同学们兴趣很高,不一会儿就认识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积雨云等。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好,然后我趁机将云层变化的视频资料打开,让各小组抢答画面上由什么云变成了什么云,答对有奖励。教室里顿时开了锅,各小组互不相让。答对了喜笑颜开,答错了捶胸顿足。仅一节课时间就将课文中提到的科普知识熟烂于心,下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份写成对联形式的谚语表示奖励,同学们高兴的合不拢嘴。在课后的两周时间里,我随时指引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判断天气的变化,效果很不错。其实这篇课文从开始学习到结束花了两周时间。
三、以创新朗读模式为突破口来激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没有朗读声的语文课教学是失败的,只有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才能体会出文辞的精美,才能体味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才能将个人的感情融入文章中。在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很多,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轮读、分组读等。我想在全社会积极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对朗读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连贯流畅,不读断句。因此在朗读课文之前找一些配套的语音材料让学生听一听,然后再自己模拟练习,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如范文朱自清的《春》。其次有些课文在朗读时适当的改变朗读的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曾经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提炼出文章的要点改编成课本剧,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且朗读时语气、神态学生把握的相当好,整堂课充满活力,结果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最深刻,几年后还记忆犹新。
四、以创新评价方式为突破口来激活
人因得到肯定而内心向阳。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质,任何人做任何事主观上都是希望获得成功或别人认可的,成功了才更能激起其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明显。所以,要激活课堂,就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作为突破口,在课堂上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让创新成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只有突破口越多,语文课堂困于传统单一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活力就越多,学生就学得更快乐有收获。因此,在全面践行“优教优学”创新实施的今天,我们应加大突破口探寻的实践力度,让更有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获得的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刘学俊,创设教学情境建语文高效课堂[J].文教资料,2020年。
[2]丁春兰,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探寻[J].语文建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