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蒙江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孔迩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特点、语文课本内容等多方面的融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能够让多媒体信息技术变成支持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工具,从而改善传统的教学教法,使教学向高效高质发展,逐渐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扩充课堂容量,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法,突破方式
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宛如“学习的机器”,教师是“机器的操控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伴随着教育现代化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教法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改变。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挖掘文本内容更深层的意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给学生更多自由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将新型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
(二)直观形象,营造氛围,增强美感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知识经验,所学的新知识必然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但是由于他们认知水平有限,会产生认知偏差和理解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课程重难点,不知道具体学什么。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内容利用图片、图像或视频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便于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图式。同时播放音乐、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展示图片动画,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增强审美情趣。
(三)增加课堂容量,拓宽视野,提高效率
任何一所学校,它的课堂教学时间都是固定并且有限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想在单位时间内将尽可能多地将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引入课堂教给学生。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点就是容纳信息量多,内容简洁明了,呈现快速便捷,并且它能反复呈现,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直观印象。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多种多样的知识带入课堂,可以丰富和补充文本内容,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了解并掌握更多知识点,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及教育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但它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手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由于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电子白板上,大量呈现所要教授的内容,只顾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去挖掘其所要传递的深层意义;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错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把多媒体课件视为课堂主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将注意力都放在了课件内容的变化上,机械记笔记,不愿意独立思考,不与教师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注重多媒体课件,忽视教材重要性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需要搜索筛选丰富的信息资源,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教师的课下时间有限,如果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必然会导致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而且课件中有些内容是对教材的简单复述,没有发挥其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作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丰富多彩的课件和教材之间,必然会选择多媒体课件,那么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其价值严重流失;同时,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生活中对纸质书本的阅读与思考。长此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受到影响,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都不会达到预想状态,最终得不偿失。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的互动,情感的交流等一系列课堂活动,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时,既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切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同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内容
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教材内容之外,还要结合其他教学手段补充扩展课外知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可能只是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范文,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某一节课的教学提供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因此,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钱学森认为“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其恰到好处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它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用理性发展的观点看待,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朝着健康高质量方向发展。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扩充课堂容量,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法,突破方式
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宛如“学习的机器”,教师是“机器的操控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伴随着教育现代化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教法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改变。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挖掘文本内容更深层的意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给学生更多自由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将新型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
(二)直观形象,营造氛围,增强美感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知识经验,所学的新知识必然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但是由于他们认知水平有限,会产生认知偏差和理解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掌握课程重难点,不知道具体学什么。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内容利用图片、图像或视频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便于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图式。同时播放音乐、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展示图片动画,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增强审美情趣。
(三)增加课堂容量,拓宽视野,提高效率
任何一所学校,它的课堂教学时间都是固定并且有限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想在单位时间内将尽可能多地将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引入课堂教给学生。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点就是容纳信息量多,内容简洁明了,呈现快速便捷,并且它能反复呈现,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直观印象。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多种多样的知识带入课堂,可以丰富和补充文本内容,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了解并掌握更多知识点,扩充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及教育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但它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手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由于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学生主体地位丧失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电子白板上,大量呈现所要教授的内容,只顾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去挖掘其所要传递的深层意义;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错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把多媒体课件视为课堂主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将注意力都放在了课件内容的变化上,机械记笔记,不愿意独立思考,不与教师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注重多媒体课件,忽视教材重要性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需要搜索筛选丰富的信息资源,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教师的课下时间有限,如果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必然会导致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而且课件中有些内容是对教材的简单复述,没有发挥其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作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丰富多彩的课件和教材之间,必然会选择多媒体课件,那么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其价值严重流失;同时,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生活中对纸质书本的阅读与思考。长此以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受到影响,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都不会达到预想状态,最终得不偿失。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的互动,情感的交流等一系列课堂活动,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时,既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切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同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内容
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教材内容之外,还要结合其他教学手段补充扩展课外知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可能只是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范文,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某一节课的教学提供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因此,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钱学森认为“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其恰到好处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它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用理性发展的观点看待,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朝着健康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