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语文课堂中评价学生回答的有效实践

【作者】 吴 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学生回答就是要做到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过程激励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回答;评价;有效

  提问是课堂的常见现象,与之对应的学生回答也是常见的。而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是常见的教学现象。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常见行为,很多教师忽视了对他们的创新设计和有效实施,导致这一系列常见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已有作用。在全面践行“双主双优”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对学生回答评价这一问题上有了重视,特别是在方法多样性、引导激励性和点拨针对性上有了更多方法和手段,起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中的一些不良做法,大打教学质量折扣。为了让这一常见现象更好发挥作用,助力我们高效语文课堂生成。下面,我结合我肩担的小学语文教学重任谈谈对学生课堂上的回答作有效评价的一些实践做法。
  一、对学生回答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课堂上的评价涉及多方面内容,主要对学生多方面活动的过程、结果、方式和效果进行论及好坏或优劣高低。但这儿我们仅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作评价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教学即你问我答,针对某一个话题,发起者提出问题让对方发表意见和看法。这就是教学对话。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起者往往是教师。为了推进教学展开,教师常把新知内容问题化,让学生思考相应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学生回答的方案是否合理或具有可操作性,教师不能听而不言不作评价。那如作评价呢?我认为方式应多样化。
  (一)利用语言评价。这是课堂上对学生问题回答最主要的方式。首先要求要及时,学生回答后要尽快作出判断,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正确和是否具有可行性。或者错在何处,原因是什么。其次要准确又不失情感。评价语言要准确是实现学生思考导向的重要方法,模凌两可的判断让学生更不知所以然。对在哪儿,错为何因,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问题,不能过于把不良情绪外露于形。语文是人文学科,更讲究情感培养。
  (二)利用物质评价。又称荣誉激励评价,就是利用手绘五角星、贴红花、粘贴纸、盖印章、赠送小礼品、发教学用的教玩具等物质性东西作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学生正确回答使用也可以为学生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来使用。这样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爱受表扬和肯定的心理进行的,他们得到物质奖励评价后内心十分有收获感,常常还把这种收获感带回家中,对爹妈进行分享,并再此受到爹妈鼓励再扬学习信心。另外,利用物质评价用于较多的平台还有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集体思考评价奖励一些学习用品也有利于组内荣誉感的培养和凝聚力的增强。
  (三)肢体动作评价。也称肢体语言。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利用自身肢体发出评价信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导向等作用。例如,教师利用点头微笑让学生增强信心,得到鼓励;教师利用眼神要求学生慢慢回答问题或暂停回答,利用翘起的大拇指让学生得到“真棒”的夸奖。当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拍拍肩或摸摸头等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不仅学生从中对自己思维成果进行了价值判断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其的关心与亲切,促进了师生距离的缩短。
  二、对学生回答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评价学生课堂上的回答虽然大多时候为了推进教学进度而在评价主体上采取了单一性做法,即“教师说了算”。这实际上不利于促进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的。因为一堂语文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多,但能担当回答者的人却很少。对于一个问题提出,全班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却只有一两人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而教师也只能从这两个学生的回答来获得反馈,并进而进行教学论断,确定下步教学实施。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同样进行了积极思考,却没有得到教师价值判断,一些小学生还因没有得到回答机会还“唉身叹气”。为了让学生都参与到问题回答与判断中来,我们可以在指名回答后让其他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来讨论一下某某观点是否可行、正确等。这样一个小小举措,不仅少了“教师说了算”的“独断”也增强了学生主体性,使课堂上的评价主体有了多元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积极思考,还会学生同学的回答进行判断,也同样是一种有效促进,还减少了“别人回答问题我在嚷”的现象发生。
  三、对学生回答评价过程应激励化
  学习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是我们在践行新课改中的应有态度,但不能隐瞒错误。在语文公开课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作评价直接另抽一名学生来回答的做法。这是不对的,这实际上就是隐瞒错误,不敢面对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不仅要直观还要对其价值作判断,对其思想作导向,不能任其有或弃置不顾。让学生从错误思考中走出来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资源的利用问题,教师在纠正方向的同时也要利用充满鼓励鞭策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其感受到更多的是鼓励。同时教师还要深作导向,让学生说说这样思考的原因是什么,也许他们的视角是非常正确的。例如,在《坐井观天》一课结束处对青蛙是否应跳出井来的问题作拓展性思考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应该出来见见这个可爱的大世界。然而有学生回答坐井观天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给予一棍子的评价,应让他们说说理由。语文课堂上的回答很多时候没有定性,更谈不上标准答案。只要取向正确,理由充分,那就是一个正确答案。所以,评价时重激励,让学生掏出话中话,或许更有教育意义。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坚持对学生回答评价作多样化处理,尽可能发挥课堂评价艺术的独特性,让学生深受其惠及,在语文课堂上获得不断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平梅,语文课堂上学生回答的有效评价探讨[J].课堂内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