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魏 铭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往偏重知识灌输和记忆的教学模式往往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导致很多小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知识难以理解,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数形结合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具意义和价值。数形结合思想的历史源远流长,《周髀算经》中就已记载:“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但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不到位,对于“数”与“形”的结合和转化不能很好地掌握运用,导致数形结合思想不能很好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多参加一些学习和培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课堂和实际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使之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帮助数学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时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比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用比较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就会减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加。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形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数学关系,让复杂的数学关系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梳理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数形结合,学习基本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要提高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将其融入课堂内和实际生活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数学教材,积极挖掘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创新教学,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数轴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等表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感悟和接受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等,因材施教。
(二)以形助数,化难为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图形、数轴等方式将数学中隐性的知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算、数量关系等)转变为显性的知识(直观、简捷的“形”)呈现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认知,再根据熟悉的、已知的“形”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三)以数解形,化繁为简
“数”是数学中抽象化的符号语言,具有简洁、明了、准确的特点。利用“数”的特点把握图形结构关系,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体悟数学的魅力。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时,基于之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的知识积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复习导入,如:“最近学校新建了一座图书馆。下面,老师就带大家来看一看这座图书馆,一起在里面找一找哪些是学过的基本图形。这些图形是单独的,还是组合在一起的?”教师以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图书馆的结构图中寻找各种图形。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书馆大厅的平面图,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图形是不规则的组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就“大厅由哪些图形组成?”“面积有多少,如何计算?”“有多少种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究,带领学生温习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而引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学习、交流讨论,探索面积计算方法(分割法、填补法等)并将结果汇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展示,相互借鉴和学习其中蕴含的各种新思路。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提升。如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教具,让学生从中任意选择两种图形进行组合,并独立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然后分别在小组内就“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讨论。在数形对照的求知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如何以数解形,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图能力、公式运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数形结合,培养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既包括了运用“形”直观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等,又包括了运用“数”简洁地表达“形”的结构特点。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可以让很多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为小学数学教学增质增效。如《比例》一节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呈现一张学校阅览室的平面图,通过平面图上标的“1∶400”,引导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比例尺知识,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然后,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以“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在绘制的地图上测量,得出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大家想一下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两地相距800千米,如果用1∶800000的比例尺把这个距离呈现在地图上,应该画多长?”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展开学习和进行相关练习,点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图或者运算,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探究数的变化规律。教师再点名让学生一一进行展示讲解,并一起讨论修正。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时,进一步领悟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联系,强化用“数”和“形”看待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对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发展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帮助数学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时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比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用比较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就会减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加。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形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数学关系,让复杂的数学关系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梳理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数形结合,学习基本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要提高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将其融入课堂内和实际生活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数学教材,积极挖掘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创新教学,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数轴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等表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感悟和接受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等,因材施教。
(二)以形助数,化难为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图形、数轴等方式将数学中隐性的知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算、数量关系等)转变为显性的知识(直观、简捷的“形”)呈现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认知,再根据熟悉的、已知的“形”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三)以数解形,化繁为简
“数”是数学中抽象化的符号语言,具有简洁、明了、准确的特点。利用“数”的特点把握图形结构关系,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体悟数学的魅力。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时,基于之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的知识积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复习导入,如:“最近学校新建了一座图书馆。下面,老师就带大家来看一看这座图书馆,一起在里面找一找哪些是学过的基本图形。这些图形是单独的,还是组合在一起的?”教师以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图书馆的结构图中寻找各种图形。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书馆大厅的平面图,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图形是不规则的组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就“大厅由哪些图形组成?”“面积有多少,如何计算?”“有多少种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究,带领学生温习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而引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学习、交流讨论,探索面积计算方法(分割法、填补法等)并将结果汇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展示,相互借鉴和学习其中蕴含的各种新思路。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提升。如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教具,让学生从中任意选择两种图形进行组合,并独立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然后分别在小组内就“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讨论。在数形对照的求知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如何以数解形,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图能力、公式运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数形结合,培养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既包括了运用“形”直观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等,又包括了运用“数”简洁地表达“形”的结构特点。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可以让很多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为小学数学教学增质增效。如《比例》一节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呈现一张学校阅览室的平面图,通过平面图上标的“1∶400”,引导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比例尺知识,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然后,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以“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在绘制的地图上测量,得出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大家想一下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两地相距800千米,如果用1∶800000的比例尺把这个距离呈现在地图上,应该画多长?”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展开学习和进行相关练习,点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图或者运算,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探究数的变化规律。教师再点名让学生一一进行展示讲解,并一起讨论修正。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时,进一步领悟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联系,强化用“数”和“形”看待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对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发展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