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探究

【作者】 杨 丹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课堂大班制教学学生数量多、差异性大,教师难以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较为单调,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互动机制;学生之间缺乏群体交流合作,课堂氛围不佳等问题。由此,笔者从“小先生制”的教学制度出发,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困境,创新设计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将“小先生制”作为适用于美术教育的“师徒授受制”教学方法的现代演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以应用。
  一、“小先生制”的教育学基础
  中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理念本土化,于1932年创办山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从实践中总结教育的方法,由此提出了“小先生制”。“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这强调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致力于普及大众教育,即以学生为主体,宣扬“知识为公”的观念,做到“即知即传”,发展儿童的潜力,这与现代教育体制中提倡的“生本教育”理念相契合。
  二、“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一)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实行
  “小先生制的可行性小学美术学科不以甄别、选拔为目的,旨在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应试压力,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性强。与初高中生在班级授课制中以自主学习为主提升应试能力相比,小学美术更容易也更适合开展“小先生制”的合作式探索学习。就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发展情况而言,“小先生制”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二)“小先生制”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开展“共生效应”的教学
  “小先生制”是基于生活教育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产生“共生效应”的教学,为当代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革新了美术教育的学习方式;二是丰富了美术教育的思想内涵;三是赋予了美术学习新的意义。
  2.成就全情的“小教员”
  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交往需求,将“小先生制”融入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即让学生在交往中完成创作实践。当学生走出自我空间,有了横向发展的意识,开展良好的社会互动时,其生活理念、经验本领、社交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这是对学生力量的发现与尊重、对学生天性的发展与完善。在全情投入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生能够通过互教互学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甄别、批判性吸收,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加工。从共同发现问题、在交流中碰撞思维、逐步实现自我构建到形成共同的认知,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完成了一次深度学习。
  3.培养新型的教师
  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承担的课程量和指导的学生数量庞大。“小先生制”由学生自主设计课程,分组模拟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在美术学习中找到乐趣,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在学生提升能力、掌握教学方法后,教师可以让优秀的“小先生”培养新进的“小先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氛围。教师的培训压力减弱,能够更轻松地驾驭课堂,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优化教学,打造双赢局面。
  三、“小先生制”的教学方法和实施途径
  (一)以注重启发、唤起兴趣为实施前提
  “小先生制”的实行是建立在学生对美术有充足的兴趣,愿意自主开发课程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愿意自主挖掘身边的美术素材,将见闻融入美术创作,把握本地美育资源,从而对美术产生亲切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小先生制”的实行打下基础。
  (二)以分组合作、责成效率为实践手段
  “小先生制”的核心是生本教育,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发言的权利和发挥的自由。
  (三)以平等沟通、融入集体为课堂保障
  在学生互教互学的动态过程中,“大同学”的角色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走到每名学生身边,深入了解学情,让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保证角色的灵活性。如陶行知所言:“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完全自主学习的合作式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教师在将课堂完全交给“小先生”之前,需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在不干预学生思维的前提下,使其明确合作探究的目标要求,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仔细倾听,细心观察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积极引导疏通,包括引导学生民主分组、引导先生组进行教学设计、辅助教学流程顺利开展、和学生共同思考、归纳总结重难点等。教师从命令的下达者变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在互动交往中融入课堂,这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关联性。
  (四)以多元评价、及时反馈为教学总结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先生制”的实施需要借助成果评价逐步修改完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达到自主合作式学习的最优效果。教师应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发展性评价。将学生的创作看作艺术品,作业评价就变成了对艺术的鉴赏,对分数的评判过程就变成了交流分享经验的过程。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反馈,帮助其发现并保持自身优势,在小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于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及时调整以获得成长。
  总之,新时代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教学中实行的“小先生制”扎根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培植于新课程教育理念,通过开发“即知即传”“知行合一”的自主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教学角色的灵活性,自主构建课堂,在交往过程中互教互学,以此奠定学生全情发展的生态式学习的基础。学校应在共生效应中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责任驱动下打造高效课堂,在优化教学时培养新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