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曹海波

【机构】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今天的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各门学科中有意识地渗创新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值得探讨。在高科技猛发展并日渗透手教育又改变着教育的今天,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又怎样充分运用网络教育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十几年,下面就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
  【关键词】 网络环境;学生;创新能力;存在问题

  一、网络平台能为新时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了怎么样的情境
  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班学生共同探讨。网络所带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做知识的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知识获取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网络平台,不仅接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而且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与效率。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问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处处等老师来“喂”,教师只好领着部分学生走,大部分学生不听或者不说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胆量,让学生敢于探究、敢于质疑。创新主要在于创新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总是墨守常规,事事按照传统的模式去做,久而久之,必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会有所作为的。网络教学,能让学生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充分展示出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共同探究、交流。让他们上网查询,再做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在广博的网络资源中找到了答案,而且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了创新兴趣,尝到了探究学习的甜头。这样积极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胆量,让学生敢于探究、敢于争论。
  二、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空间。同时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更为高效,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下面就如何在网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网络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体,根据互联网中收集的资料,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认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最为简捷的做法。多媒体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真实的、仿真的形象情境,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形、有情、有声、有色,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或进入课文角色之中,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相结合,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而且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揭疑、质疑、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经常性地运用信息情境,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创新思维意识。
  三、网络环境下培养创造能力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情感的诱发。由于传统的课本内容不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在使用网络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画面中的直观情节及其情感色彩,尤其是网上的直观信息,如动画、图像等具有直觉性、形象性、整体性、感染性。网上的教学信息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要对教学信息作精细的加工、处理,运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等表达信息。要选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的组织策略来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
  (二)要重在设疑、激疑。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很难发现问题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学生似通非通、似懂非懂处教师必须及时设置疑点,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通过巧妙地设疑、置疑和激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经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疑难,进而去探索、创造。
  (三)要重在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担任引路人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真正的独立探究者。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和体现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收集素材,制作网页,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让他们去查找资料、制作软件、维护网站,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网站,从而促使每个同学参与到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来。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四、网络教学带来的问题
  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重视接受信息,轻视实践活动;重视智商培养,轻视情商培养;重视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轻视传统文化遗产等等。现在的孩子往往抱怨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未来学生的生活终日面对着冰冷枯燥的计算机,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交往会更少,生活会更孤独,不利于天真浪漫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习惯于使用网络的人热衷于现代科学技术,我国是文明古国,而国画、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却被年轻一代所抛弃。迷恋于网络的人往往也会轻视体力劳动,而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减少了课外活动和户外活动,对传统的一切东西不屑一顾,不会拼音不会写字,而且现在的学生许多已出现孤独、冷漠、感情贫乏、性格孤僻的病态症状,这些都是迫切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问题。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地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不看文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因此在新高中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