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提高少先队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 王金华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学习、交往得课堂,它能培养少先队员爱人爱己的优秀品质,使队员扩大视野、丰富感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独立潜力和合作精神,养成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观念。少先队活动是校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软体,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到达育人目的,有些活动可能需要因时因地去制定、有效地落实。
【关键字】 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有效性
一、狠抓少先队队伍建设,强化少先队活动意识
1、加强师德规范教育。逐步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师德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积极引导教师确立“严谨教学、敬业爱岗、乐业爱生、甘于奉献、廉洁从教”的优良作风。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评比表彰活动,采取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工作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
3、重视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中队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制度,评选“优秀中队辅导员”,充分发挥中队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中队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培训,提高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使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得扎实有效。
4、中、小队组织机构完善健全。规范建立学校少工委,学校党组织书记或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校长担任少工委主任,建立党组织定期研究、有效领导少先队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定期进行少先队“小骨干”轮换,举行学校少先队代表大会。
二、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优化少先队活动环境
1、强化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做好学生一日常规养成教育,在个人物品保管与整理、个人卫生、教室清洁打扫与保持、文明用餐、文明言行举止、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学习习惯等方面开展评比检查活动,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2、大力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队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整个学期,常抓不懈。要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队会、宣传栏、黑板报、安全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基础队伍规范。严格规范使用红领巾、队旗、队徽等少先队标志标识,规范举行入队仪式、离队仪式等少先队仪式。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少先队阵地建设规范、特色鲜明、利用率高。
4、优化升旗仪式。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和学校实际紧密联系,力求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目标,丰富班级文化内涵,营造班级、校园的德育特色。鼓励班主任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和班级特点,运用团队力量和学生主体教育原理开展特色班级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三、完善课程机制,丰富少先队活动形式
1、开展好少先队常规活动。持续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活动。主动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用好“红领巾奖章”等载体,持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2、开展重要节日和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主题班(队)会,结合学校实际演讲、征文、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将传统美德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教育融入阳光体育活动,音、体、美兴趣小组活动中,努力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自我教育,让他们快乐成长。
4、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加强教育。组织好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推选最好的游戏在全校进行推广让孩子们享受童年的快乐,体验生活的进步与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5、丰富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实践阵地。规范开展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实践性、社会性较强,少先队员自主性发挥较好。
6、加强后进生管理和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并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少先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问题学生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7、“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为促进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及综合素养。每班每月评选出“文明之星”、“诚信之星”、“勤俭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锻炼之星”各一名并公示,很好地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四、少先队活动与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相得益彰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开展品格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品格教育结合起来,把品格教育课堂、学校教育活动和班级品格文化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和家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方位、多视角的品格教育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促进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让品格的力量影响儿童一生。
2、国旗下经典诵读中队展示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在国旗下开展了经典诵读中队展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场面恢宏,给在场师生奉献了一场中华经典诗文的视听盛宴。同学们在诵读中走近中华经典,热爱中华文化;不仅给同学们以人文精神的熏陶,也为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品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动感中队的创建活动。学校开展了“我们的动感中队”征文、“我们的动感中队名言”征集、“我们的动感中队”标识设计、“我们的动感中队瞬间”展示,通过动感中队的创建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德育教育中,少先队活动功不可没。因此,正确认识,合理安排,科学搭配,整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班会、队会结合;教育、教学结合;家、校联手,构建少先队活动的整体框架、体系,扎实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少先队活动,真正发挥少先队活动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
[2]《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2013年3月。
[3]《少先队好活动剖析》编著:张先翱。
[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字】 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有效性
一、狠抓少先队队伍建设,强化少先队活动意识
1、加强师德规范教育。逐步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师德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积极引导教师确立“严谨教学、敬业爱岗、乐业爱生、甘于奉献、廉洁从教”的优良作风。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评比表彰活动,采取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工作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
3、重视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中队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制度,评选“优秀中队辅导员”,充分发挥中队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中队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培训,提高中队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使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得扎实有效。
4、中、小队组织机构完善健全。规范建立学校少工委,学校党组织书记或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校长担任少工委主任,建立党组织定期研究、有效领导少先队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定期进行少先队“小骨干”轮换,举行学校少先队代表大会。
二、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优化少先队活动环境
1、强化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做好学生一日常规养成教育,在个人物品保管与整理、个人卫生、教室清洁打扫与保持、文明用餐、文明言行举止、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学习习惯等方面开展评比检查活动,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2、大力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队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整个学期,常抓不懈。要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队会、宣传栏、黑板报、安全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基础队伍规范。严格规范使用红领巾、队旗、队徽等少先队标志标识,规范举行入队仪式、离队仪式等少先队仪式。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少先队阵地建设规范、特色鲜明、利用率高。
4、优化升旗仪式。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和学校实际紧密联系,力求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目标,丰富班级文化内涵,营造班级、校园的德育特色。鼓励班主任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和班级特点,运用团队力量和学生主体教育原理开展特色班级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三、完善课程机制,丰富少先队活动形式
1、开展好少先队常规活动。持续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活动。主动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用好“红领巾奖章”等载体,持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2、开展重要节日和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主题班(队)会,结合学校实际演讲、征文、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将传统美德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教育融入阳光体育活动,音、体、美兴趣小组活动中,努力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自我教育,让他们快乐成长。
4、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加强教育。组织好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推选最好的游戏在全校进行推广让孩子们享受童年的快乐,体验生活的进步与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5、丰富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实践阵地。规范开展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实践性、社会性较强,少先队员自主性发挥较好。
6、加强后进生管理和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并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少先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问题学生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7、“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为促进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及综合素养。每班每月评选出“文明之星”、“诚信之星”、“勤俭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锻炼之星”各一名并公示,很好地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四、少先队活动与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相得益彰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开展品格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品格教育结合起来,把品格教育课堂、学校教育活动和班级品格文化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和家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方位、多视角的品格教育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促进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让品格的力量影响儿童一生。
2、国旗下经典诵读中队展示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在国旗下开展了经典诵读中队展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场面恢宏,给在场师生奉献了一场中华经典诗文的视听盛宴。同学们在诵读中走近中华经典,热爱中华文化;不仅给同学们以人文精神的熏陶,也为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品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动感中队的创建活动。学校开展了“我们的动感中队”征文、“我们的动感中队名言”征集、“我们的动感中队”标识设计、“我们的动感中队瞬间”展示,通过动感中队的创建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德育教育中,少先队活动功不可没。因此,正确认识,合理安排,科学搭配,整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班会、队会结合;教育、教学结合;家、校联手,构建少先队活动的整体框架、体系,扎实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少先队活动,真正发挥少先队活动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
[2]《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2013年3月。
[3]《少先队好活动剖析》编著:张先翱。
[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