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探究
【作者】 王 娟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梨香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首要的教学任务。面对这种客观条件的变化,教师也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顺应客观条件带来的新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完成传统教育意义下的各项任务要求之外,还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众多的教学任务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成了重中之重。通过多方研究之后发现,只有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助推学生全方位的进步。因此笔者从客观条件出发,对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当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的研究,而后提出相应的整改举措,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被称为是众多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更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当中的奠基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建立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客观条件出发,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和助推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现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 从环境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
所谓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某些凭借现有知识难以解答的问题,学生会根据客观条件,利用自身已有的便利条件,萌发出一种想要将其解决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源泉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手段和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参考。
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该从环境角度出发,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建立高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小学数学教育过程当中,很多内容大多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数字、比较、物体和图形等等,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不同结合生活化的场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方式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且通过正确的评价激励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举个例子,在长方形的周长一课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将情景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可以将假设小红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其中一面靠墙。小红的爸爸交给小红一个任务,让小红帮忙计算,如果将这块菜地用篱笆圈起来,那么需要准备多上的篱笆?问题提出之后,将课堂留给学生,为学生设立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并且进行团体展示,这样再经过一系列的讨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光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也随之实现了。
二、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升各项技能水平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也离不开这一准则。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设计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举个例子,在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做一个猜谜的小游戏。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各位同学提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够快速的说出答案。谜题是这样的,兄弟三人齐上阵,有快有慢不停歇,走了三百六十日,没走出玻璃铺。大家可以打一日用品。这时候肯定会有学生回出答案钟表。有了这样一个引子,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就多了几分趣味性。自然而然的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就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三、 充分肯定团结的力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自然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分组学习、团结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自身客观条件的充分把握,做到差异化、合理化分组,促进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们在团结协作当中实现共同成长。
以四边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可以先为学生分好组,随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任务可以设定为生活当中有多少种四边形,他们都是什么?大家一定要做好记录,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教学形式无疑会增强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而且通过团队合作,能够促进团队内部各成员快速进步。
四、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为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动力
新课改将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到了教学考评当中。可见教师的评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想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就必须要对学生注入更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注入包括很多方面,不光是从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接受程度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速度,还是从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反馈到整个教育成果的高低等等,教育工作者都要付诸更多。
简单的举个例子,在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参与度,能够充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应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以鼓励和引导的话语为主,避免过激的言语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就更容易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更应该注意的是尊崇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是同学和朋友的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而且以上这些主体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和提高。
作为家长应该提高自身教育孩子的能力,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对孩子多进行鼓励,遇到错的问题及时矫正,适当的批评。作为同学,应该相互鼓励互相监督,相互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们自然会实现共同进步。
五、 结束语
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整个教育的前列,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趣味性、实体化、场景化的教学课堂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实现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全面、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红英.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魅力中国,2020(30):275.
[2]张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J]. 才智,2019(30):31.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被称为是众多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更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当中的奠基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建立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客观条件出发,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和助推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现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 从环境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
所谓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某些凭借现有知识难以解答的问题,学生会根据客观条件,利用自身已有的便利条件,萌发出一种想要将其解决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指引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源泉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手段和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参考。
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该从环境角度出发,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建立高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小学数学教育过程当中,很多内容大多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数字、比较、物体和图形等等,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不同结合生活化的场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方式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且通过正确的评价激励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举个例子,在长方形的周长一课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将情景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可以将假设小红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其中一面靠墙。小红的爸爸交给小红一个任务,让小红帮忙计算,如果将这块菜地用篱笆圈起来,那么需要准备多上的篱笆?问题提出之后,将课堂留给学生,为学生设立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并且进行团体展示,这样再经过一系列的讨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光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也随之实现了。
二、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升各项技能水平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也离不开这一准则。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设计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举个例子,在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做一个猜谜的小游戏。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各位同学提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够快速的说出答案。谜题是这样的,兄弟三人齐上阵,有快有慢不停歇,走了三百六十日,没走出玻璃铺。大家可以打一日用品。这时候肯定会有学生回出答案钟表。有了这样一个引子,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就多了几分趣味性。自然而然的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就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三、 充分肯定团结的力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在数学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自然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分组学习、团结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自身客观条件的充分把握,做到差异化、合理化分组,促进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们在团结协作当中实现共同成长。
以四边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可以先为学生分好组,随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任务可以设定为生活当中有多少种四边形,他们都是什么?大家一定要做好记录,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教学形式无疑会增强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而且通过团队合作,能够促进团队内部各成员快速进步。
四、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为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动力
新课改将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到了教学考评当中。可见教师的评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想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就必须要对学生注入更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注入包括很多方面,不光是从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接受程度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速度,还是从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反馈到整个教育成果的高低等等,教育工作者都要付诸更多。
简单的举个例子,在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参与度,能够充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应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以鼓励和引导的话语为主,避免过激的言语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就更容易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更应该注意的是尊崇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是同学和朋友的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而且以上这些主体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和提高。
作为家长应该提高自身教育孩子的能力,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对孩子多进行鼓励,遇到错的问题及时矫正,适当的批评。作为同学,应该相互鼓励互相监督,相互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们自然会实现共同进步。
五、 结束语
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整个教育的前列,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趣味性、实体化、场景化的教学课堂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实现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全面、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红英.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魅力中国,2020(30):275.
[2]张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J]. 才智,201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