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作者】 陈红霞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将所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以一定的方式来发挥其现实意义与价值体现。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且多数内容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状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缺乏实践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运用到生活化教学模式。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效果。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用单一的方式传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的内容学习和记忆,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我展示与自我提升的机会。此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建设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变差。
  (二)生活化案例偏离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部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创具体的生活案例进行类比分析。但由于高中生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经验,过于复杂的生活化案例难免会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的情况。例如,教师在进行部分罕见的动植物教学时,如果学生对于所列举的案例并不是特别熟悉,会导致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内容无法实现主动理解和掌握,从而只能进行机械性的背诵和记忆。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为了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现状而制订教学目标。基于此,在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准,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四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优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创设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习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以《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生命观念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叶绿体以及色素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能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的角度出发,说明叶绿体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具体作用,并能够解释秋天树叶变黄的现象。”或者,也可以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出发,制定“通过研究光合作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四个方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不能孤立地对待各个素养,而要将其充分协调起来,发挥生活化教学目标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物教材的内容有着较高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个别章节的内容如基因的表达、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DNA和蛋白质技术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因此,在进行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首先,教师可以从社会问题中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有着较高的兴趣,并且也愿意了解社会性热点话题。其次,教师可以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所之一,学生在校园中经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学校在举办校园运动会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运动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了解与骨、关节相关的词汇,学会在运动中保护关节。最后,教师也可以从家庭生活中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也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在讲授孟德尔遗传定律时,可以婚前检查为切入点,讲授与遗传有关的知识,从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成长的意识。
  (三)将生活化教学融入教学过程当中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呈现,而教学内容则是通过教学过程实施。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为学生渗透生活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的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导入新课。课堂导入环节虽然只有三到五分钟,但若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导入时间,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学习兴趣。生物课堂中生活化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通过模拟角色的方式导入,也可以通过辩论形式导入,亦可以通过展示新闻报道、图表或视频等形式导入课堂。例如,在讲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的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组织学生观看篮球比赛中各队员之间的配合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队员在完成每个动作时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从而通过创设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入神经系统调节的学习。
  其次,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生活化的问题要求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探究欲。例如,腐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品,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腐乳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并体验其中的变化。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什么样的豆腐适合做腐乳”,以学生常见的食材为出发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腐乳制作过程的探索兴趣。
  结束语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与探索兴趣,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凤英.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9,(03):27. 
  [2]康正祥.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刍议[J]. 文理导航,2020,(0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