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作者】 胡慧花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检验环节。随着整个教育环境对各教育阶段客观要求的转变,作业也由原来不被重视的边缘化地带逐渐走到了教育的中心地带。作业的作用和地位逐渐被提升,如何利用好作业查缺补漏的功能,成了教育工作者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做好作业设计入手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作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当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甚至还能够在作业当中锻炼学生的各项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但是就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来看,大多都是通过大量的习作来实现的,适逢双减政策施行,这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一、以生为本,从学生客观实际出发
新课改下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当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无疑是整个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在课堂中接受教师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提高。
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应该转变思想,从生本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做到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超标,数量总和不超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在执行生本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其次要考虑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效率,做到如何给学生布置出少而精的作业,提升教学质量。
以100以内的两位数进位加减法方面的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之前准备好大量的复合100以内两位数并且有一位数进位的算数式,教师先找出其中的规律,随后有意识的将有规律的题目放在一起。数量不要太多,足以让学生看出规律即可。然后将这个小题集发放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通过小题集的练习掌握这项规律。
二、处理好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之间的关系
现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化资源找到大量的习题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困难的时候如何在少量的题组当中让学生发现规律、熟练掌握知识。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设计作业提出了客观要求。要求作业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布置科学合理的分层化、个性化的作业。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尊崇处理好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之间的关系,通过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了解、总结和探究当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后的作业设计当中就可以运用规律互动的方式,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其中可以包括硬币,然后让小学生给家长讲解这些都是什么,然后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这些人民币都能做什么。最后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将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三、转变探究型作业的评定标准,从结果到过程全方位评价
现代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阶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个性的基础生制定不同的评定标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探索型作业的评价标准往往都是学生是否探究出正确的答案或者结果,但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在意,这就导致很多并没有探究出结果的学生对这一类型的作业失去了兴趣,时间一长,很容对这门学科都失去兴趣。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存在,从探索的过程当中探究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
以《面积》一课为例,教师通过课堂的知识点教学之后,为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们,小朋友们,是不是一个图形的周长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呢?大家可以通过画一画想一想,查询资料等多种方式来证明你的猜想,最后只要能够说服老师,就都算你们答对。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等,找寻论证自己猜想的证据,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或许会因为自己找到的证据推翻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萌生其他的想法,但是不管怎么样,学生们都会享受整个过程,在过程当中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一来,课堂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不少。
四、充分发挥激励手段和科学评价的作用,提升学生自我提升的热情
为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光是让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素养,教会和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激励和科学评价的作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实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尽量在生活当中找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数学知识都是来自生活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培养学生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课后的作业可以布置为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游戏,利用5、10、15、20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快速记住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后进生掉队的现象,教师可以多用鼓励的方式为学生加油打气,引导学生掌握游戏的要点,让学生适应游戏环境。对待游戏过程当中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也应该给予更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改变错误的想法。一轮游戏下来,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轻松的就将课堂的难点问题给消化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是我国现阶段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风向标,双减的重点之一就是减作业的量。但是在减量的同时又不能降低教学成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设计作业,以为学生减负为出发点,提高作业的质量,降低学生因为课业的压力带来的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文秀.初中语文人物传记类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7):344.
[2]刘权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11):64-66.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作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当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甚至还能够在作业当中锻炼学生的各项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但是就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来看,大多都是通过大量的习作来实现的,适逢双减政策施行,这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一、以生为本,从学生客观实际出发
新课改下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当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无疑是整个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在课堂中接受教师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提高。
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应该转变思想,从生本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做到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超标,数量总和不超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在执行生本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其次要考虑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效率,做到如何给学生布置出少而精的作业,提升教学质量。
以100以内的两位数进位加减法方面的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之前准备好大量的复合100以内两位数并且有一位数进位的算数式,教师先找出其中的规律,随后有意识的将有规律的题目放在一起。数量不要太多,足以让学生看出规律即可。然后将这个小题集发放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通过小题集的练习掌握这项规律。
二、处理好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之间的关系
现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化资源找到大量的习题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困难的时候如何在少量的题组当中让学生发现规律、熟练掌握知识。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设计作业提出了客观要求。要求作业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布置科学合理的分层化、个性化的作业。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尊崇处理好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之间的关系,通过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了解、总结和探究当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后的作业设计当中就可以运用规律互动的方式,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其中可以包括硬币,然后让小学生给家长讲解这些都是什么,然后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这些人民币都能做什么。最后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将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三、转变探究型作业的评定标准,从结果到过程全方位评价
现代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阶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个性的基础生制定不同的评定标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探索型作业的评价标准往往都是学生是否探究出正确的答案或者结果,但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在意,这就导致很多并没有探究出结果的学生对这一类型的作业失去了兴趣,时间一长,很容对这门学科都失去兴趣。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存在,从探索的过程当中探究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
以《面积》一课为例,教师通过课堂的知识点教学之后,为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们,小朋友们,是不是一个图形的周长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呢?大家可以通过画一画想一想,查询资料等多种方式来证明你的猜想,最后只要能够说服老师,就都算你们答对。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等,找寻论证自己猜想的证据,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或许会因为自己找到的证据推翻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萌生其他的想法,但是不管怎么样,学生们都会享受整个过程,在过程当中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一来,课堂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不少。
四、充分发挥激励手段和科学评价的作用,提升学生自我提升的热情
为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光是让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素养,教会和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激励和科学评价的作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实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尽量在生活当中找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数学知识都是来自生活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培养学生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课后的作业可以布置为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游戏,利用5、10、15、20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快速记住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后进生掉队的现象,教师可以多用鼓励的方式为学生加油打气,引导学生掌握游戏的要点,让学生适应游戏环境。对待游戏过程当中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也应该给予更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改变错误的想法。一轮游戏下来,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轻松的就将课堂的难点问题给消化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是我国现阶段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风向标,双减的重点之一就是减作业的量。但是在减量的同时又不能降低教学成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设计作业,以为学生减负为出发点,提高作业的质量,降低学生因为课业的压力带来的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文秀.初中语文人物传记类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7):344.
[2]刘权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