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石佐雄

【机构】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语文教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以本校阅读实践为依据,浅析一些做法,旨在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语文阅读;鼓励质疑;挖掘教材;课内外结合;评价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思维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类,尤其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小学生,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教学《新型玻璃》,教师可先用二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接着鼓励学生挑剔:“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你认为这五种新型玻璃还有不足吗?谁能发现其不足,就发给‘发现奖’,谁的见解有独创性,就授予‘智慧星’称号。”整个课堂立即热气腾腾,有地说:“夹丝玻璃”可用于防盗,因为它坚硬,即使猛击也不碎,何惧刀划?若能与“夹丝网防盗玻璃”合二为一,万一破碎了,报警器再报警,也不迟,还可节约能源呢!有地说: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家庭有高档次的家用电器,若能将“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变色玻璃”的优点并用于住宅,既可防盗,又可调节室内的光线,岂不一举两得。有地说:若能对吸热玻璃进一步加以改良,使它像空调那样易于人工控制,方便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就更加完美了……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还需要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如此一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挖掘教材空白,启发想象创造,引导学生学会深入阅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空白的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是个供学生思维的空间,可启发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平时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地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伟大的爱在学生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三、课内外结合,全程监控,教给语文自学的具体方法
  1、课前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好自学教材及与课文密切相关课外材料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以与教材的密切程度为依据。如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为例,首先是自学课文,要求如下: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的中心。其次是要自学相关历史背景,作家生平,可以发给相关资料,但每次都应留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如:作家是怎么写出这么感人的文章的?
  2、课内进行检查,及时交流反馈。对于自学的结果,在课堂上及时地评价检查可以对词语的解释进行提问,可以对课后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提问的,应及时进行表扬。
  3、课后布置延伸作业,特别是要加大课外阅读量。有科学家研究表明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它们的比是1:6,也就是说课内的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还需要5倍于教材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延伸作业应以课外阅读为主,阅读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是要与教材相结合,适当延伸;二是要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如仍以《再见了,亲人》为例,其课后延伸作业可以是作家魏巍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其他作家描写离别场面的作品。
  4、开放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农村学生,阅读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固然有必要开展一些好书推荐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常态化拥有选择读物的权利,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
  四、语文自学能力和成果的评价
  除了在课内对预习情况做检查外,平时对自学能力的评价也很重要,有了良好的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成果作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何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样需要课内外结合在量和质两方面入手。量的评价比较直观,只要对学生读过多少书作一个登记,适时进行反馈即可。质的评价可结合平时的各项活动,活动形式如:成语接龙、知识竞赛等。如我校在开展阅读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物,围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读书笔记,教师及时批改、评价,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祖国优美语言文字和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深入推进农村小学阅读工程,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邹一军.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17-18.
  [2]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20(07):39-40.
  (注: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MJ2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