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祖丽皮耶·阿力穆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性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锻炼学生数学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综合教学法。其最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思考去自我领悟。
  【关键词】 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课程,非常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更好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分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国内教育领域迎来新一轮变革,而为了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要求,需要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和改变。这其中,数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实际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和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渴望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这种好奇心能够推动他们参与到实验和探索的过程中。因而让学生真正切身体会数学实验,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们通过参与数学实验能够归纳和总结经验,实现自身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的提升。
  2、现阶段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做到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但是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依旧存在着情境渲染不当的情况。为了紧跟教学大纲的节奏,教师在课上有时存在情境渲染不足的情况,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时在课上渲染过度,浪费大量时间,教学环节中教授的内容偏离主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上主要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的过程,形成填鸭式教学。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好处于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有了一定的弹性思维,但是他们只能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来分析抽象特征,没有良好的思维体系,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会避开一些操作复杂的数学实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实验教学也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探讨运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转变学生角色,尊重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外加提示、拓展和总结。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更是要贯彻此要求。亲身体验后,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印象更深刻,记忆也更加持久。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从目标、设计、操作到分析和结论,数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步。前期对实验的精心设计也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且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尤其是考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操作,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实验的终极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散自身思维,同时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创建独特的探究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热情,在设置实验时,把握好主体方向,以免在实验时被带跑偏,沿着主线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此外还要保证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未得出结论前勿公布结果,以确保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3.2 丰富数学实验教学的表现方式,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单一的数学实验教学表现形式,往往会让学生们很快失去对数学实验课堂的兴趣,影响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内动力。为此,广大数学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巧妙安排实验内容,做到相关实验教学内容的穿插融合,丰富实验教学的表现形式。如可以将数学实验教学划分为三大块:课前体验、课上实操、课下实践。课前体验: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前的实验体验,提前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所在。课上实操:课堂上,教师在学生们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及时、耐心的指导,促使学生们在实操过程中,发现认知实验规律,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等,达到实践教学大部分目的。课下实践:对于一个新知识的学习,不进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课前体验、课上实操所得到的现有学习成果,在课下进行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3.3 立足实际生活,设计研发小实验。生活是学生数学小实验的源头活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化的资源、素材等,引导学生在“微生活”中设计、研发小实验。链接生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能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在微生活中,学生能认识到数学知识并不遥远,而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更加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微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数学实验的创造性。
  3.4 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实验反思。组织数学实验的目的并非只是满足教学要求,也不只是突出教师的个人表演,重点是引导学生亲历实验,收获真知。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不可能一次就能够完美地完成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可能一次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所以应当设置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拥有更丰富的经历和感受。完成实验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终结,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展开反思总结,使学生充分体会实验过程中所蕴含的趣味,挖掘知识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洞察身边的事物,寻找可以用来进行实验的生活素材,对繁琐的实验过程进行加工改造,整合实验材料,使实验内容多元化、简易化,帮助同学们在实验操作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易良平. 实验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8,(14):112.
  [2]孙洁.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良方——实验教学法[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