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杜文伟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小学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于传授信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与信息教学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微课教学等手段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品质,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初次接触计算机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使小学生保持住这份热情,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的提升,然而当前部分学校信息教学结构存在问题,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讲解停留在课本上,教学模式机械化与课堂氛围枯燥化导致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热情逐渐消退,使得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所以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让信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1.将生活化元素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教学品质
  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生活难题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师将信息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既可以丰富信息教学素材,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教学的品质。学校和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在讲解信息知识时,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而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拓展知识,选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优质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灵活性、学习自主性、思想创造性以及知识实用性,以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教师基于生活创设信息教学情境,增强信息教学的真实感与实践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这一课程时,可以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技术。教师首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图像,如走廊上的消防灯、电视信号、十字路口的信号灯等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回想起自己生活中一些信息元素,“信息技术教材上的文字”“墙壁上的挂画”“黑板上的文字”等等,接着教师总结出“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再向我们传递着大量的丰富的信息。”并导入新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到无穷的知识。
  2.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源自建构主义理论,其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任务引导学生探索真知,学生可以单打独斗,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必须注意任务主题与教学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到多个任务之间的逻辑与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还要考虑到信息技术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合理的任务安排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在课堂任务的设计与实行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坚持由浅入深、循序剪辑的教学原则,积极带动学生进入信息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基础任务与拓展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流程与实践应用流程,以满足学生生活学习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这种实操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板书讲解与操作示范中,还应该给学生实操机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寻找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探索时间,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使用文字编辑办公软件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将教学任务分为基础与提高两类,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窗口以及认识窗口功能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每个人操作着电脑学习软件界面知识,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请教;在提高技能教学中,教师布置小组任务:编辑一段文字并修改字体为5号、颜色为蓝色、字体为楷体,各小组学生按照教师教学的步骤一一完成任务,小组内相互检查,查缺补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文字编辑技能。
  3.将微课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科技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还促使课堂教学设备智能化,丰富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微课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内容精简、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攻克信息技术重难点,同时,微课教学将操作步骤与文字解释相结合,便于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在教学前教师首先提升自身的微课制作技能,将信息课程重难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选取合适的微课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对旧知识形成更深的认识,对新知识形成初步印象,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步骤,帮助学生快速提取重点,把握诀窍。例如,教师在讲解幻灯片知识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出重难点知识,即教学幻灯片的制作和播放,以此为微课视频主题,布置相关的幻灯片操作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观看到幻灯片制作与播放的具体步骤,在课堂上跟着视频步骤一一操作,最终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并播放展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容易犯错、操作不规范的案例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操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自省中不断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价值越来越突出,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策略的精细度,根据实际教学现状和学生兴趣方向,将生活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湘君.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富含生活情趣[J].教师,2019(36):111-112.
  [2]张静怡.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34-135.
  [3]孙丽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9(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