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 纯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实验中学十中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加强学生的美术劳动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必经过程。美术即为艺术,它是一个发现、创造的过程。而动手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必经之路,只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是现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重视美术劳动,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进而真正感受美术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

  美术是学生素质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加强学生审美和培养艺术才能的重要过程。教师在重视的同时,也要针对美术教育的特性切实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其中美术动手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过程发现美,进而创造美。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艺术审美,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优化动手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让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完善。
  一、联系生活,建设思维
  只有学生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美术创造思维和方向,才能将这样的思维融入到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从而保证美术创作的质量和效率。而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联系生活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美术创造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联系生活,建设思维是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步骤。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我做的“文具”》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建设思维,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首先,课程的主题是文具,而文具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作为常见的物品,可以说是学生日日使用的东西。而生活当中关于文具的种类以及外形也是各式各样的。这个主题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同时塑造的东西也易于学生建设思维,产生动手的欲望。其次,选择适合的美术材料。课程内容需要学生选择适合的美术材料制作“文具”。那么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彩泥或者彩纸进行剪裁或塑造。教师可以辅助,但不能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创作。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该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作为原型进行创作,而以这个为基础,学生在文具盒的塑造上又加入了多元化的元素。像,原本的文具盒颜色单调,而在塑造的过程中,学生选用了不同的颜色,使得整个文具盒的元素更加丰富。这就是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美术思维。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要仔细品评,增强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动手能力。
  二、结合兴趣,发展想象
  让学生富于想象,才能提升美术作品的质量。以往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输入教学”,虽然对学生单向输入了美术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美术兴趣,也没有帮助学生发展联想,以至于学生的画作常常过于刻板和单调,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育,也降低了学生的动手兴趣。因此,要想让学生动手去做,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展想象,主动且积极的参与到美术创作中。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童话里的小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挥联想。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而动态视频的观看,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兴趣,也便于学生了解里面人物的衣着色彩和人物构图,保证动手创作的质量。像,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童话故事为例,白雪公主的形象是高贵且美丽的,小矮人的形象是可爱且慈善的。那么在画作的创作中要围绕这个方向,但是画作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延伸联想,主要不偏离即可,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如,该学生围绕童话主题,加之自己的联想,将七个小矮人创作成了七个小勇士,每一个小矮人身上都身穿不同的盔甲。他将小矮人联想成保护公主的侍卫。这样的联想既贴合童话,也没有造成主题偏离。且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愿意动手创作画作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进而融入到创作当中,也加强个人的动手能力。
  三、兼顾能力,分层目标
  兼顾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动手劳动过程中分成劳动目标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的能力存在客观的差距,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只会降低学生的动手欲望。因此,兼顾学生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要分层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手主动性,进而循序渐进的提升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大家都来做》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制定不同的完成目标,只要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完成目标即可,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动手创作,进而培养动手能力。如,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制定较高层面的目标。以“牙签画”为例,这部分学生在创作画作的时候,可以尽量动手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画作。如,一栋房子或者一幅简易的山水画。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和加强,不能停留在基础阶段,会影响学生的美术发展。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制定低层面的目标。只要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材料动手创作即可。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手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拼,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两名学生一组完成牙签画,画作不必复杂,一枝花或一棵树都可,只要学生能够动手完成即可。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愿意动手且积极动手是非常关键的。先让学生具有动手创作的欲望,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现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完善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关键步骤。教师必须要重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让学生有意愿,并且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J],参花:下,2020(8):1.
  [2]李鹤.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