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作者】 徐 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小学生理解能力与英语教学的难度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于外国的语言,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另外,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很多的学生无法适应英语学习内容的难度,在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英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知识的背诵,这些内容包括字母,单词,小对话等,学生对于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法会存在着很大的厌烦感,并且小学生无法进行长期的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溜号等,无法实现最佳的记忆效果,影响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顺利进行。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全面。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将字母、单词等掌握住,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教师更需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教会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单方面的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對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要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习上的良好发展。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用来描述事物、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同时,作为一门第二语言的学习,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其在生活中的交际性。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教材。教材的编写依托于生活实际,如节日、动物、环境污染、购物等主题,都能让学生自然地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用英语来表达。但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上,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全方位地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如在学习“道路安全”这个主题时,教材上对比介绍了英国和中国的马路行使规则。学生掌握熟练后,补充有关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求知欲强,阅读积极性高。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了这两个国家的马路行使规则,领略了人文美景。同时,也提高了文本理解和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英语学习内容生活化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降低了学习的初始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引发学习兴趣。同时,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社会运用的层面,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运用歌曲、动作、游戏,在做中学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如在学习动物叫声词汇的时候,呈现歌曲“A cat goes miaow, miaow. A duck goes quack quack. A pig goes oink oink.”学生在跟唱歌曲过程中,自然掌握这些单词;在学习run、dance等动词时,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将音义结合,加深记忆;在复习旧知识时,游戏的运用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加入检测与巩固。英语歌曲、肢体动作、游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巧与唱跳演画等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肢体动觉等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在做中学,自然习得,体验了有效学习的快乐与成果。
(二)创设真实情境,在练中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运用语言。情境的创设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密切联系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建构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环境,促进练与学[2]。如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为语篇教学,通常是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几句对话或是短篇故事。在学习有关“杨玲展示不同颜色新裙子”的课文后,设计时装秀活动,让学生同桌间展示自己的一件物品,用句型A: Look at my …B: How nice/ smart…! A: What colour is…? B: It’s…来问答。与课文语境如出一辙,便于学生运用新学语言知识。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教学方法更加生活化,能有效活化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用,模仿表演和反复操练,逐渐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解决问题能力。
(三)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在用中学
陶行知的诗句“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表明小孩子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要承认孩子创造力的存在,并给予其充足的创造机会。在教学中,鼓励合作学习,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和嘴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实践、积极表达。
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交流能突破课堂的时限性,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助,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脑力激荡、质疑补充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轻松和谐、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更乐于使用英语来表达与展示。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亲切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做中学、练中学、用中学,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促进学生操练巩固
传统英语作业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却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因此,要让学生爱上作业,必须一改作业的枯燥乏味,设计贴近生活、重运用的作业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完Seasons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季节画一画,并用英语来介绍一下;在学习完Signs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标志,比比谁找得多、说得对;在学习完Festival这个单元后,让学生用英语向家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等。生活化的作业能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智慧,等待学生去探索与发现。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创造、总结经验、体验情感,让学习真正发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用来描述事物、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同时,作为一门第二语言的学习,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其在生活中的交际性。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教材。教材的编写依托于生活实际,如节日、动物、环境污染、购物等主题,都能让学生自然地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用英语来表达。但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上,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全方位地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如在学习“道路安全”这个主题时,教材上对比介绍了英国和中国的马路行使规则。学生掌握熟练后,补充有关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求知欲强,阅读积极性高。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了这两个国家的马路行使规则,领略了人文美景。同时,也提高了文本理解和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英语学习内容生活化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降低了学习的初始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引发学习兴趣。同时,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社会运用的层面,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运用歌曲、动作、游戏,在做中学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如在学习动物叫声词汇的时候,呈现歌曲“A cat goes miaow, miaow. A duck goes quack quack. A pig goes oink oink.”学生在跟唱歌曲过程中,自然掌握这些单词;在学习run、dance等动词时,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将音义结合,加深记忆;在复习旧知识时,游戏的运用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加入检测与巩固。英语歌曲、肢体动作、游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巧与唱跳演画等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肢体动觉等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在做中学,自然习得,体验了有效学习的快乐与成果。
(二)创设真实情境,在练中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运用语言。情境的创设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密切联系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建构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环境,促进练与学[2]。如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为语篇教学,通常是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几句对话或是短篇故事。在学习有关“杨玲展示不同颜色新裙子”的课文后,设计时装秀活动,让学生同桌间展示自己的一件物品,用句型A: Look at my …B: How nice/ smart…! A: What colour is…? B: It’s…来问答。与课文语境如出一辙,便于学生运用新学语言知识。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教学方法更加生活化,能有效活化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用,模仿表演和反复操练,逐渐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解决问题能力。
(三)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在用中学
陶行知的诗句“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表明小孩子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要承认孩子创造力的存在,并给予其充足的创造机会。在教学中,鼓励合作学习,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和嘴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实践、积极表达。
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交流能突破课堂的时限性,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助,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脑力激荡、质疑补充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轻松和谐、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更乐于使用英语来表达与展示。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亲切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做中学、练中学、用中学,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促进学生操练巩固
传统英语作业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却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因此,要让学生爱上作业,必须一改作业的枯燥乏味,设计贴近生活、重运用的作业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完Seasons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季节画一画,并用英语来介绍一下;在学习完Signs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标志,比比谁找得多、说得对;在学习完Festival这个单元后,让学生用英语向家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等。生活化的作业能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智慧,等待学生去探索与发现。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创造、总结经验、体验情感,让学习真正发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