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感悟

【作者】 雷静静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教学有效性方法有多种,但只要我们从抓实细节做起,让各个环节有效,就能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多年实践告诉我们,提高导入有效性、课堂新授有效性以及学生小结有效性,就能向高效课堂教学迈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的强烈要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追求。特别是“双减”政策提出的“提效提质”要求,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实育人细节提高育人质量就成为我们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做法。而如何提高有效性,使教更有益,不同教师有不同方法,伴随新课改推进,新的理念不断涌现,与之相匹配的方法也随之出现。在探究有效性路上,我们如何选择并实施这个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多年的实践让我感悟有了所得。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实践感悟。
  一、提高新课导入有效性
  成功贵有一个好的开端。好的序幕,必须吸来无数眼球,教学亦是如此。成功的导入必然让学生的“心”迅速从游离在外状态迅速过渡到聚精会神上来,增强有意注意力,积极与教师展开如何探究新知的对话。然而,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用心用力打造开课导入设计,去琢磨激趣和诱思的方法,能吊起学生参与“胃口”,增强过程思考性。经过着力渲染,一个优化的新课导入教学设计这此落成。只有这样的精心准备,提高有效性才会有保障。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导入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有强烈的新知探索兴趣和让他们学起于思,我就创设了一个问题加操作的情境来展开,过程中我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100次的厚度和100层楼的高度相比哪个大”。学生都认为是100层楼。而我说100层楼的高度还及它的亿万分之一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了眼睛,一双双怀疑的目光向我投来。这时,我说,到底有多厚经过这节课学习了你就知道了,而且还能够计算出是多少来。正是这样激励,整个课堂学生都积极与教师配合,在探寻有效性的路上他们将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完美融合,成为高效课堂缔造共同体。
  二、提高课堂新授有效性
  新授过程是主阵地变预期为现实的重点过程。增强这一过程有效性就是达成目标的最好方法。作为教师,要做好新授教与练的创新设计与科学实施,使高效的教与练融合出奇效。
  (一)创新例题教学。例题就要发挥例子作用,提高有效性性也就是要通过这一个例题的教学能使学生解决这样一类的数学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效果,教师在教授新知时一定要采取以自己为主导的多种教法,引导学生把主体注意力、理解力都投入到重难点上,释放最大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新知的理解与建构。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纳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等一些知识我们就要搭建平台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每个细节都要求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达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过程中教师可配合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和设疑引导法等,有了这些作基础,整个课堂的新授环节就是有效实施。
  (二)合理组织练习实践。新授过程让学生接受了新知,但新知真正入脑随心还需要内化这一步。而伴随新授过程而来的课堂练习就是为实现这个效果的。其有效性如果组织开展较好,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传统数学课堂,学和练是分开的,如同书本翻书式的各自成章。而在新课改中,二者浑然一体。我们知道,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现实的。课堂练习的拔高只能适当“跳一跳”。在这一环节上,为了增强练习呈现性和有效性可配合多媒体展开,将动手操作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实施分层练习。例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课堂练习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新知建构内化,我在实施中设计了四项活动,分别是基础闯关、拓展提升、当堂检测和放飞理解。基础闯关是第一步,每个学生都要做。拓展提升活动参考者是中等生和优秀学生,后者还要做放飞理解题目。这些题目多是一题多变、多解类型,其设计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当堂检测也是人人参与的。不过难度不大,是按新课标要求设计的。
  三、提高学生总结有效性
  课堂小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很多教师将这一环节据为了己有,这是对学生主体这一理念理解不够。课堂上的小结不但要真正实施起来,还要让学生来担当总结主体并进行自我收获反省、学法反省等,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到底学到了什么和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对于促进他们注意和再感知是很有作用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对让学生来进行学习总结是很有见解的,他认为可以获得更多东西,有利于总结者获得相关的观念、知识和方法。故此,在课堂小结过程中我们要化教为引,凸显学生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小结主体,进行自我总结,找到得、明确失,获得努力方向。
  (一)展开例题学习总结。例题是新授的重点,其中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总结,其目的就是使之梳理,将多个知识点一同进行建构,形成整体单元。经过这样实践,学生在小结时自然会去回顾所学知识,哪些记不住的在此可得到强化。
  (二)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实践总结。这是对学以致用的总结。鼓励学生将刚进行的练习实施进行效果总结,其目的是使学生发现该知识运用不能举一反三表现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因素会阻碍知识建构,有不有知识负迁移现象发生等。
  总之,提高有效性重在细节,每个教学细节都不能放过。作为一线教师,处处精心才能做到入微,集“小效”为“大效”,从而实现高效课堂高效育人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刘玉珍,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9年。
  [2]陈真云,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