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作者】 陈渝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长五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担当起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重任,就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让学生在众多机会中形成并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开展;重视

  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新刘标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反需要反复实践,才能实现预期。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一项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更需要我们让学生在“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实践。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创设让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语文实践兴趣,让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进行实践。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在语文世界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些许思考。
  一、开展“读一读”语文实践活动
  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学生走进语文殿堂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学生获得其他语文素养的基本路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多给机会,多拿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实践中,一些教师总是在无休止的讲解,把课堂大多时间就用在串讲上,让学生没有机会阅读教材。这样的教学,既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又不能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仅听教师讲解来熟悉课文,理解文意,这是灌输式教法的具体体现。在践行新课改,我们应具有还课堂于书声朗朗的意识,让学生读起来。
  二、开展“说一说”语文实践活动
  “说”是一种语文实践,是语文素养“听说读写”中的重要一环。当然,其也是学习语文和训练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说”的实践,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内化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说一说”,方式可多种多样,营造“说”的氛围是前提。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思考讨论,学生们兴趣极高都畅所欲言。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又能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感,同时还能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搭建平台,让自己少说,让学生多说,充分让学生在“说一说”实践中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能力。
  三、开展“唱一唱”语文实践活动
  抓住学生爱音乐这个特性,在遇到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就可将相关歌曲引进课堂,让学生“唱一唱”。例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战场上。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们就让学生唱这首同名歌。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辅助,既能学生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新颖,同时又能开启他们智慧大门,激荡学生情感,展开学生想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访一访”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这种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变换角色,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时间安排在课文教完后,这样有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所得,进一步深化认知。学生也乐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画家乡》一课时,我请一名同学当记者,请几个同学扮演文中的角色,分别被记者采访,要求他们把各自的家乡特点介绍给大家。与这种“访一访”活动相类似的还有“导一导”,要求扮演景点导游,让他们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如学习了《索溪峪的“野”》后,就开展了“我是小小导游家”的活动。
  五、开展“做一做”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经历、探索、体验”学习过程,是新课标对语文实践的一个重要要求。有了这种实践,学生既能体验到语文实践的广阔性、实用性,又能切实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实践,组织开展“做一做”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为了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学课文之前,我要求本班是农村的孩子,在野外摘各种各样野草的一些种子来到课堂,在上这一课时充分利用这些教具进行课文内容的了解,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特点,使学生知道了不同的种子传播的方式也不同。上这一课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去观察,去实践,在课堂上我费尽口舌向他们解释,他们也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感悟不深。
  除了上述语文实践活动外,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写一写”等,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基于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基础上进行,不能离开语文这个中心而另搞一套,让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是在进行语文实践。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两个意识支撑。
  一是课外拓展意识。实践活动开展不应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书本,还应向课外开放,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不应拘泥于听说读写演,还应通过活动来深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实践体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二是及时评价意识。组织开展任何一项语文实践活动,都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对活动中的学生实践态度、方法、效果进行总结,让学生既明白不足,又要看到努力方向,更以此点燃下次活动的实践信心。这都是我们及时评价所能体现出来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之文,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J].语文建设,2020年。
  [2]刘从华,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J].教育研究,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