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策略
【作者】 邓 俊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坪滩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加强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是促使他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并能享受音乐快乐的有效做法,也是有效落实新课标让学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有效方法。本文探讨了利用师生关系、创新新课导入和运用乐器辅助等三种激发兴趣的方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激发;有效策略
学习的最好刺激,不是看教师怎么教,而是看学生是否对所学材料产生了认知兴趣。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对教育的重要看法。的确,有了兴趣作为学生认知驱动力,就会推动学生自己去落实“我要学”需要。小学音乐作为学生进入到素质教育阵列的培养载体,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重要学科,新课标明确要求强化兴趣激发培养,使之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在教师引燃下保持持续旺势。为此,我们应创新兴趣培养策略而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浓烈学习趣味中点燃心中想学音乐的导火索,从而形成内驱,驱使自己成为“我要学”主人,并充分学生主体建构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音乐教学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运用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小学生亲师性强,抓住这一特征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我要学”意识是非常有效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他认为良好师生关系带给学生能真实地表现自己“个性和潜力”的重要条件。实践也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在师生之间能产生一种吸引力,能将学生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来,只要教师关爱学生,学生才可能爱其道,信其道,乐其学。尤其是小学生。所以,我们要做小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师爱。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关系这道桥梁作用,打好“情感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音乐课堂中来学唱学跳。首先,音乐教师要做到一个性格开朗、面带微笑上课的老师,利用自己的音乐素养魅力吸引学生入心。其次要做到教法多样不呆板,善于调动学生情趣,让学生有多样的学习方式。再次就是要多尊重学生,不论是音乐素质差的还是犯了一点点纪律问题的学生都要尽可能地尊重,形成平等。实践证明,利用师生关系这种手段强化学生兴趣,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往中要放下“师道尊严”的临下感与学生相处,平等民主,在相互对话中把关爱通过笑容带给学生心灵,从而使他们从良好师生关系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音乐学习的巨大快乐。
二、创新开课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先声夺人、敲山震虎是我们对新课导入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在新课导入的短短几分钟内便要达到诱思激趣的效果,为新授教学奠基良好情感基础。这样好的开课效果显然不是老一套模式能达到的,我们必须创新导入方式,运用多样化的、适合于教学内容与学情的方式开启新课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开课学习就能产生兴趣的方法是情境,即导入情境。因为导入情境是教师为实现“课未起趣已至”的必争地,往往都是重点打造对象,所以,这个环节的导入情境激趣力是最强的。由于情境创设方式有多种,故而开课情境也是层出不穷的,而实践开课导入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复习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谜语情境、律动情境等等。这些导入情境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如何选。其实,没有定论,即使是同一课,也可采取多种情境方式导入。同教无定法一样,导也没定策,例如,《蜗牛与黄鹂鸟》的开课导入教学我们就可有多种情境方式来进行,一是可以让学生看着伴有《春天在哪里》音乐的春天美景的画面(播放课件)导入新课,利用声画视听创设媒体直观情境,二是可以通过讲蜗牛故事来激发兴趣导入,三是可以采取谈话加律动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如此等等,不论哪种方式,激趣都是首要的。
三、运用乐器辅助实施激发兴趣
乐器虽然是音乐学习的辅助工具,但科学合理的运用却是培养学生丰富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运用乐器的技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说,学校乐器得到大量补充,能基本满足学校音乐的日常需要。特别是一些乡村学校,有了这些“新玩意”进入课堂,学生往往会直沟沟地盯着看。其产生的吸引力往往比我们煽情地讲解更有效果。因此,教学中既为了激趣又可将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目标给以达成。特别是打击乐器,动感性强,配合欣赏教学如碰铃、响板和铃鼓等更能使课堂活跃性大增,而且,学生在运用这些乐器时通过打、摇动、摩擦、刮等动手实践更能体会音乐课堂的快乐。特别是在对乐器教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学生更玩得忘乎所以。所以,为了活跃课堂和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时,我们不防让乐器进入课堂,既可丰富教学手段还可训练学生节奏感,使课堂有旋律与合声的神奇效果。例如《号手与鼓手》这首管弦乐教学,我们就可将吹管乐器喇叭与打击乐器鼓搬进课堂,让学生充当号手和鼓手去体验,自然就会在体验中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兴奋地去欣赏。
总之,兴趣是学生持续把“我要学”意识变成有强劲动力的学习实践的根本原因,是小学音乐教学作为育人成长的奠基平台的培养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为之想方设法去埋单,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强烈兴趣学音乐的人变成现实。在这些年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最好不应单独想法子,应该作为一种常态化,教师时时不用考虑就会自觉去践行,这样才可将激趣与教授新授新知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徐萌丽,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J].读写算,2018年。
[2]高宇兴,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8年。
【关键词】 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激发;有效策略
学习的最好刺激,不是看教师怎么教,而是看学生是否对所学材料产生了认知兴趣。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对教育的重要看法。的确,有了兴趣作为学生认知驱动力,就会推动学生自己去落实“我要学”需要。小学音乐作为学生进入到素质教育阵列的培养载体,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重要学科,新课标明确要求强化兴趣激发培养,使之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在教师引燃下保持持续旺势。为此,我们应创新兴趣培养策略而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浓烈学习趣味中点燃心中想学音乐的导火索,从而形成内驱,驱使自己成为“我要学”主人,并充分学生主体建构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音乐教学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运用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小学生亲师性强,抓住这一特征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我要学”意识是非常有效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他认为良好师生关系带给学生能真实地表现自己“个性和潜力”的重要条件。实践也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在师生之间能产生一种吸引力,能将学生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来,只要教师关爱学生,学生才可能爱其道,信其道,乐其学。尤其是小学生。所以,我们要做小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师爱。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关系这道桥梁作用,打好“情感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音乐课堂中来学唱学跳。首先,音乐教师要做到一个性格开朗、面带微笑上课的老师,利用自己的音乐素养魅力吸引学生入心。其次要做到教法多样不呆板,善于调动学生情趣,让学生有多样的学习方式。再次就是要多尊重学生,不论是音乐素质差的还是犯了一点点纪律问题的学生都要尽可能地尊重,形成平等。实践证明,利用师生关系这种手段强化学生兴趣,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往中要放下“师道尊严”的临下感与学生相处,平等民主,在相互对话中把关爱通过笑容带给学生心灵,从而使他们从良好师生关系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音乐学习的巨大快乐。
二、创新开课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先声夺人、敲山震虎是我们对新课导入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在新课导入的短短几分钟内便要达到诱思激趣的效果,为新授教学奠基良好情感基础。这样好的开课效果显然不是老一套模式能达到的,我们必须创新导入方式,运用多样化的、适合于教学内容与学情的方式开启新课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开课学习就能产生兴趣的方法是情境,即导入情境。因为导入情境是教师为实现“课未起趣已至”的必争地,往往都是重点打造对象,所以,这个环节的导入情境激趣力是最强的。由于情境创设方式有多种,故而开课情境也是层出不穷的,而实践开课导入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复习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谜语情境、律动情境等等。这些导入情境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如何选。其实,没有定论,即使是同一课,也可采取多种情境方式导入。同教无定法一样,导也没定策,例如,《蜗牛与黄鹂鸟》的开课导入教学我们就可有多种情境方式来进行,一是可以让学生看着伴有《春天在哪里》音乐的春天美景的画面(播放课件)导入新课,利用声画视听创设媒体直观情境,二是可以通过讲蜗牛故事来激发兴趣导入,三是可以采取谈话加律动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如此等等,不论哪种方式,激趣都是首要的。
三、运用乐器辅助实施激发兴趣
乐器虽然是音乐学习的辅助工具,但科学合理的运用却是培养学生丰富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运用乐器的技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说,学校乐器得到大量补充,能基本满足学校音乐的日常需要。特别是一些乡村学校,有了这些“新玩意”进入课堂,学生往往会直沟沟地盯着看。其产生的吸引力往往比我们煽情地讲解更有效果。因此,教学中既为了激趣又可将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目标给以达成。特别是打击乐器,动感性强,配合欣赏教学如碰铃、响板和铃鼓等更能使课堂活跃性大增,而且,学生在运用这些乐器时通过打、摇动、摩擦、刮等动手实践更能体会音乐课堂的快乐。特别是在对乐器教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学生更玩得忘乎所以。所以,为了活跃课堂和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时,我们不防让乐器进入课堂,既可丰富教学手段还可训练学生节奏感,使课堂有旋律与合声的神奇效果。例如《号手与鼓手》这首管弦乐教学,我们就可将吹管乐器喇叭与打击乐器鼓搬进课堂,让学生充当号手和鼓手去体验,自然就会在体验中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兴奋地去欣赏。
总之,兴趣是学生持续把“我要学”意识变成有强劲动力的学习实践的根本原因,是小学音乐教学作为育人成长的奠基平台的培养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为之想方设法去埋单,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强烈兴趣学音乐的人变成现实。在这些年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最好不应单独想法子,应该作为一种常态化,教师时时不用考虑就会自觉去践行,这样才可将激趣与教授新授新知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徐萌丽,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J].读写算,2018年。
[2]高宇兴,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