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法”研究与思考

【作者】 黄 永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东兴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正确的、科学地运用“快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已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客观的必然需求。“快乐教学”的应用,应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关系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领悟到运动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切实地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从而实现“快乐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 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法”;应用特点;应用方法

  一、“快乐教学”应用的特点
  1、“快乐教学”的全面性。
  我们在进行“快乐教学”时,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又要让学生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创造体能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2、“快乐教学”的教育性。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快乐教学”本身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力求将外部的要求变为内驱力,学生以“乐学”为支撑点来实现的。因此,“快乐教学”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更加迫切、广泛与深刻。它不仅包括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更涉及到包括个性、心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如果“快乐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它就不复存在了。
  3、“快乐教学”的快乐性。
  “快乐教学”就是循着“寓教于乐”的教学思路,精心组织安排充满乐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磨砺意志、锻炼勇气、感悟生命的美与力;在参与、协作、支持中,体验“手拉手”的友爱、温暖与力度。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师必须“授之有趣”。因此在“快乐教学”的实施中,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安排、教学方式的运用等都应考虑快乐性的因素。自然,“快乐教学”也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体育教学的原则,实现在快乐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一旦“快乐教学”失去了其趣味性、快乐性,它也就不复存在了。
  4、“快乐教学”的实用性。
  “快乐教学”不仅重视外在形式上的快乐,更着重内在的实效性,它不仅包含着激发动机和兴趣的内在价值。“快乐教学”有近期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远期目标是面向全民健身、终身体育,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终生。“快乐教学”的教法运用采取了灵活多样、实效的方法,从多方位体现出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力、智力、适应心理发展的程序化教学,使学生通过程序化教学明其理、知其行,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快乐教学”的应用方法
  新课程体系下的“快乐教学”提倡从情感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学习,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旋律。
  1、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认为:低年级儿童大脑兴奋过程占优势,但注意力不专一且易分散;另外,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差。而情境教学法恰是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快乐教学法。其构成因素有:①主体情节。即所创设的情节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如劳动模拟、军事学习等演绎活动。②动作模仿。如动物、人物形象动作模仿等。③道具演示。如大红花、马鞭等。④图画显示、语言描绘。⑤声音渲染。如炮声、风声、雨声、动物声。情境式的“快乐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这些基本因素将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加工、再创造,多采用以趣诱导,以“玩”为中介的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故事化,让儿童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沉浸在角色的欢乐之中,然后伺机将学生诱导到教材要求的学知上来,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拓展思维、培养优良品质。
  2、优化环境。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总和。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和潜在性的特点。环境优化就是优化教学环境和活动环境。“快乐教学”就是:创设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而它的形成又取决于教师的激情与对学生平等态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取决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频繁、多向性的情感交流与教学信息交流;创设多彩的活动环境。“快乐教学”在器材布局上强调优化组合,从而协调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愉快发展。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情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快乐教学”特别重视情感的功能。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同时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挥,以及形成学生以学为乐的态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快乐教学”的出现及运用改变了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法,这是体育教学观的更新,是体育教学法的更新,更是体育学习观的更新。因此,“快乐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发展,使学校体育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潜移默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