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10”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

【作者】 王清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对人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行为习惯好的班级,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个行为习惯差的班级,不管是在班级的管理中,还是在教学中,就会觉得困难重重。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成为搞好教学的前提,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引导,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10”后的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老师要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就像一张白纸,老师怎么要求,孩子就会怎么做。比如打扫卫生,首先,给学生讲明打扫卫生和爱护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室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窗明几净,我们的学习环境就会更加舒适;教室,是集体场所,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打扫和维护。随后老师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开学初,班级卫生由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并做好示范。
  二、作好有特殊个性学生的转化工作,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由于成长环境、家庭情况、个人禀赋等的差异,一个班级往往存在特殊个性学生,他们或者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或者自卑自惭、沉默寡言,或者行为偏激、喜怒无常,或者心存怨愤、仇视他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特殊个性的学生,往往是班上不和谐的因素,给班级管理带来麻烦。
  笔者前几年所带的一年级班级就有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年级刚入学的那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很特别的男孩,他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无视他人的存在,就连老师也不看一眼,直接走到第四大组最前面的位置坐了下来,然后专心致志地滑动着他的电话手表。我感觉纳闷,“这孩子也太奇怪了,胆量这么大,第一次来到教室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为所欲为。”当时我并没有生气,只是轻轻地走到孩子的身边提醒他“请把你的电话手表收起来”,而孩子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根本不理会我的提示,又继续玩他的电话手表。接着我又耐心地提醒第二次,并用商量的语气:“课堂上不能玩电话手表哦,请把你的电话手表收起来,好吗?”可孩子还是看都不看我一眼,一直不停地滑着手表。我心想:“提醒两次了,一点效果都没有。看来是遇上有特殊个性的学生了。”如果任由这个学生这样发展下去,既不利于他本人的成长,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管理。通过认真思考,针对小男孩的问题,形成了如下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主动示好,伺机点拨
  小男孩见人不打招呼,旁若无人,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他的交际能力,甚至影响到为人和学习。为了改掉他这个不好的习惯,我决定抓住他每天进教室的那一刻加以引导。开学第二天,我早早等在教室门口,大部分同学都主动向老师问好。我看见小男孩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向教室走来,见他没有主动跟我问好的意思,我便加大音量,亲切的叫了一声“某某同学早上好”,他看了我一眼,径直走进了教室。第二天,我仍然如此,这时小男孩对我笑了一笑。情况有了转机。第三天,他仍然是朝我笑了一笑,这时,我拉住他说:“吴老师是不是很有礼貌啊,主动跟你问好哦,我也很希望你能跟老师问好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走进了教室。第四天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当我向他问好后,他腼腆地也像其他同学一样,说了一声:“老师好!”我发现时机已到,顺势对他进行了表扬:“你会跟老师打招呼了,老师发现你还是很有礼貌的嘛。”小男孩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教室。从此小男孩对老师不理不睬的表现就改掉了。
  (二)旁敲侧击,示范引领
  小男孩另一不良表现就是我行我素、无视规矩,上课动来动去,坐无坐姿,站无站相,难以专心听课。根据他的个性,直接给他提要求、讲道理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采用了旁敲侧击、示范引领的策略。一上课,我先进行示范,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坐姿,其他同学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得很好,小男孩也恰如我的猜想,手不停地动来动去,很不情愿。我走到他的座位前温馨地提醒他:“其他同学都表现得很好哦,你能跟他们一样吗?”他还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让几个坐得很端正的同学分别坐在小男孩的周围,让他向其他同学学习。有老师的示范,加上周围同学的压力,几分钟后,小男孩就坐得像模像样了。我抓住机会在班上表扬说:“其实某某同学也可以表现得很好的,大家看,现在某某同学的坐姿非常棒哦!”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男孩的脸上红彤彤的,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表扬,是激励学生向上向好的有效方法。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通过“四块糖果”的故事,让一个打人的学生彻底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个故事就是“表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最生动的例子。在小男孩的身上,我也用了表扬的方法。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乐于助人,会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总之,“10”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个人、班级、社会的文明素质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老师应予以充分重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对症下药,寻找、探索出适合学生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心理素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