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10”后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作者】 明 钖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10”后的学生大多处于小学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所以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先从培养“10”后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这是确保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为促进“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个人教育实践经历,探究“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实行正面教育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在培养“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严厉或过度控制,以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叛逆,也不能娇纵学生,不利于学生自律与自控意识的培养。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在其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中,强调学生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以及使他们受益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教师自身,尊重情形的需要。简·尼尔森在书中指出严厉型的管教通常缺少和善,学生们此时依靠的是“外在控制”,是教师始终在为学生的行为负责;而娇惯型的管教则缺少坚定,剥夺了学生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在培养“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采取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惩罚学生,而是要通过和善而坚定的话语或启发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培养“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非常淘气,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而且“吃软不吃硬”的学生,当面对老师的严厉批评时他们反应更强烈,不仅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反而会出现不服气、顶嘴等行为。对此,教师们可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其进行正面教育。当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良的学习行为时,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可先予以“冷处理”,之后利用课下时间与其单独交流,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耐心地询问其刚才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不良的学习行为,以此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随后通过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如“你认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怎么看待学生的类似行为?等等,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影响,从而改善其不良行为,逐步实现转化。
  二、师生共同制定行为规范以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正确地指导与训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提倡教师要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正确方法。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简·尼尔森明确指出学生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能让学生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教师在培养“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与其亲自告知学生上课或学习时应该怎么做,不如利用班会进行一次头脑风暴——集体讨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让学生们自己制定相应规范,教师则负责记录,并对每位学生提出的学习规范进行集体表决,半数以上通过的则予以采纳并附上提议者的姓名,将形成的终稿打印并粘贴在班级墙壁上,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让学生熟悉每一项学习规范,认真执行并互相监督。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提出大部分良好的学习规范,如上课眼睛看老师,竖起耳朵认真听讲,坐直坐正,发言要举手等等,而且他们很乐意遵从自己提出的学习规范,学习行为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在讲座中也建议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适度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行为规范,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有效运用鼓励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鼓励,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强化手段,可以有效培养“10”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简·尼尔森也提出“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无法生存。即便是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也是因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或对如何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抱有错误的信念。如果大人们能理解这一点,就能对孩子有更多的鼓励。”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要多着眼于学生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多认可并鼓励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因为学生们都想做得更好。教师在培养“10”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上课爱溜号的学生,他们或是低头摆弄书桌里的东西,或是和其他学生说话、打闹等。如果对其进行说教、口头批评效果不佳,教师不妨多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其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是其在通过自己的不良学习行为求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以此来弥补在家得不到的关注,老师在课上不妨多留意他们的表现,一旦出现良好行为,如眼睛看老师,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等,立即通过口头表扬,或奖励小粘贴、小礼物等对其良好的学习行为进行嘉奖与鼓励,使其明确哪些行为是老师所期待的。教师也可通过留心观察来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鼓励其发扬自身优点,使其在学习上变得自信,相应的不良行为也会有所改善。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有利于促进“10”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确保其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现阶段我国“10”后学生教育中,教师应逐步完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使小学教育与时俱进,符合我国教育发展需求。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个人的教育实践经历进行的研究与分析,今后的相关研究可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以进一步增强研究的普适性与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