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探索
【作者】 帕里旦·斯地克
【机构】 新疆博湖县查干诺尔乡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自信心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在培育幼儿自信心时,教师首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自信心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地重要意义。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应根据自信心对于幼儿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借助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极地展示自我、勇敢地表达和抒发情绪,让幼儿真正感受到自信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做好培育幼儿自信心的工作。本文对幼儿教育实际工作中培育幼儿自信心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教育研究
自信心是一种个体自我认同、自我赞赏的存在于内心的强大力量,对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其年龄尚小,加之长时间在家中受到父母亲人的呵护培养,难免会存在对接触新事物、结识新朋友的抵触心理。所以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小环境中,幼师应该梳理对培育幼儿自信心的科学知识,开设相应的交流活动或以其他积极途径培育幼儿的自信心,针对不同的幼儿个体要以具有针对性的专有方式方法培育幼儿的自信心,保证幼儿能够全面的健康成长。
1.自信心对幼儿的现实意义
幼儿正处于一个对所有事物都心存好奇,对身边所有的事情都抱有新鲜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求知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帮助幼儿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健全人格。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会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中畏首畏尾,不敢表现自己,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封闭自己,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比其他小朋友更难接受一些新事物。因此,培育幼儿的自信心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是全面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幼儿自信心的培育途径
2.1以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幼儿参与
幼儿园对幼儿开展教育工作首先应当以兴趣为出发点,一幼儿的个人兴趣为教育核心,无论何种活动,都应以幼儿作为服务对象。当今社会,在新教育要求下的育儿工作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核心要义,这一点也是素质教育中的基本要求。在幼儿阶段,孩子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往往源自兴趣而非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幼儿喜欢什么就以什么为主题开展活动,满足幼儿对自己兴趣爱好的追求心理。教师以帮助幼儿近距离接触新知识新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借以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故事汇”、“动画展览”等方式,以娱乐活动的形式帮助幼儿开拓知识、引导幼儿表现自己,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因为大多数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动画片、故事绘本都很有兴趣。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各种各样的动画,让幼儿自己设计小故事,由他们联想故事情节,并在观看结束后轮流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根据不同的动画组织多样化的剧情。以这种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面对其他小朋友时不胆怯、实现幼儿幼师互动、增进幼儿幼师之间的感情,以最终达到在语言表达方面上增强幼儿自信心的效果[1]。
2.2具有针对性地培养自信心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的教育活动就是户外娱乐活动和兴趣拓展类教学,不像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小学中学阶段。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大多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学习、模仿身边的小朋友或成年人的行为,对于新鲜事物也充满好奇,正因如此,一些呆板的看护活动往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很难带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对于幼儿激发创造力、发挥想象力和培育自信心都是极大的阻碍。纵使有些时候开展的部分活动能达到短时间的收获,但对于幼儿的长久发展来讲却并无积极的促进影响,无法磨练幼儿的意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的指导培养活动中,教师应具有针对性地以幼儿的思维能力、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计开展活动,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培育自信心。帮助幼儿真正认识自己,收获丰富自己的成功喜悦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施加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表扬,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带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积极性;对于内向、少言少语、比较安静的幼儿则应耐心鼓励,细心地照料,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予以帮扶照顾,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找到自信感,学习到更多的技能。还可以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由活泼的孩子带动内向的小朋友多进行沟通,培养他们之间的友情,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样就会帮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也就对各种交流活动更加自信,享受在幼儿园中的快乐[2]。
2.3良性竞争促进培养自信心
另外,从幼儿的良性竞争角度分析,幼儿希望能有人对自己的表现予以赞赏,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龄人的崇拜和喜爱,因此在进行各种技能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良性竞争。虽然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但它们同样有着对活动或比赛的求胜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适当的加入一些小环节,来促进幼儿之间的良性竞争,会让幼儿互相促进、提升幼儿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比如,对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在教幼儿唱儿歌的同时,让表现良好、学习迅速的幼儿轮流领唱,这样能让领唱的幼儿更具自信心,而在同时鼓励其他小朋友,能让其他小朋友也向往做得更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就这样在良性竞争中促进幼儿成长,培育幼儿的自信心,在潜意识里给幼儿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意识。
3.结束语
在幼师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各种问题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因此就需要幼师能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所做的浅略研究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方向。培育幼儿自信心的关键是以幼儿为主体,各项教育工作应当围绕着幼儿的发展情况开展。脱离了以幼儿本身为主题的培育活动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以时刻关注幼儿的个人情绪为落脚点,才能培养幼儿较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论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建立幼儿自信心[J]马莉莉.家庭生活指南.2019(12)
[2]吴妍.略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1):284-285.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教育研究
自信心是一种个体自我认同、自我赞赏的存在于内心的强大力量,对于人的生存成长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其年龄尚小,加之长时间在家中受到父母亲人的呵护培养,难免会存在对接触新事物、结识新朋友的抵触心理。所以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小环境中,幼师应该梳理对培育幼儿自信心的科学知识,开设相应的交流活动或以其他积极途径培育幼儿的自信心,针对不同的幼儿个体要以具有针对性的专有方式方法培育幼儿的自信心,保证幼儿能够全面的健康成长。
1.自信心对幼儿的现实意义
幼儿正处于一个对所有事物都心存好奇,对身边所有的事情都抱有新鲜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求知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帮助幼儿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健全人格。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会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中畏首畏尾,不敢表现自己,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封闭自己,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比其他小朋友更难接受一些新事物。因此,培育幼儿的自信心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是全面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幼儿自信心的培育途径
2.1以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幼儿参与
幼儿园对幼儿开展教育工作首先应当以兴趣为出发点,一幼儿的个人兴趣为教育核心,无论何种活动,都应以幼儿作为服务对象。当今社会,在新教育要求下的育儿工作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核心要义,这一点也是素质教育中的基本要求。在幼儿阶段,孩子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往往源自兴趣而非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幼儿喜欢什么就以什么为主题开展活动,满足幼儿对自己兴趣爱好的追求心理。教师以帮助幼儿近距离接触新知识新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借以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故事汇”、“动画展览”等方式,以娱乐活动的形式帮助幼儿开拓知识、引导幼儿表现自己,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因为大多数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动画片、故事绘本都很有兴趣。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各种各样的动画,让幼儿自己设计小故事,由他们联想故事情节,并在观看结束后轮流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根据不同的动画组织多样化的剧情。以这种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面对其他小朋友时不胆怯、实现幼儿幼师互动、增进幼儿幼师之间的感情,以最终达到在语言表达方面上增强幼儿自信心的效果[1]。
2.2具有针对性地培养自信心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的教育活动就是户外娱乐活动和兴趣拓展类教学,不像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小学中学阶段。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大多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学习、模仿身边的小朋友或成年人的行为,对于新鲜事物也充满好奇,正因如此,一些呆板的看护活动往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很难带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对于幼儿激发创造力、发挥想象力和培育自信心都是极大的阻碍。纵使有些时候开展的部分活动能达到短时间的收获,但对于幼儿的长久发展来讲却并无积极的促进影响,无法磨练幼儿的意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的指导培养活动中,教师应具有针对性地以幼儿的思维能力、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计开展活动,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培育自信心。帮助幼儿真正认识自己,收获丰富自己的成功喜悦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当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施加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表扬,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带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积极性;对于内向、少言少语、比较安静的幼儿则应耐心鼓励,细心地照料,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予以帮扶照顾,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找到自信感,学习到更多的技能。还可以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由活泼的孩子带动内向的小朋友多进行沟通,培养他们之间的友情,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样就会帮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也就对各种交流活动更加自信,享受在幼儿园中的快乐[2]。
2.3良性竞争促进培养自信心
另外,从幼儿的良性竞争角度分析,幼儿希望能有人对自己的表现予以赞赏,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龄人的崇拜和喜爱,因此在进行各种技能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良性竞争。虽然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但它们同样有着对活动或比赛的求胜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适当的加入一些小环节,来促进幼儿之间的良性竞争,会让幼儿互相促进、提升幼儿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比如,对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在教幼儿唱儿歌的同时,让表现良好、学习迅速的幼儿轮流领唱,这样能让领唱的幼儿更具自信心,而在同时鼓励其他小朋友,能让其他小朋友也向往做得更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就这样在良性竞争中促进幼儿成长,培育幼儿的自信心,在潜意识里给幼儿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意识。
3.结束语
在幼师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各种问题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因此就需要幼师能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所做的浅略研究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方向。培育幼儿自信心的关键是以幼儿为主体,各项教育工作应当围绕着幼儿的发展情况开展。脱离了以幼儿本身为主题的培育活动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以时刻关注幼儿的个人情绪为落脚点,才能培养幼儿较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论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建立幼儿自信心[J]马莉莉.家庭生活指南.2019(12)
[2]吴妍.略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1):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