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探讨

【作者】 谢仁古丽·阿卜力米提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上户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小学素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旨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的课程,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理解与运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适时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将道德与法治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小学生的内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研究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对新思想与新事物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不过小学生的是非观念与危险意识还不够完善,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和习惯所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做出错误的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提升道德素质引导小学生自觉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水平与道德标准。
  1.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足
  1.1教学中小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落实
  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味强调教学大纲和活动效果,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师生间互动与学习氛围的构建,小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受到限制无法全身心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活动的规则或者形式,就会使小学生在活动中一直担心出错而束手束脚不能解放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1.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形式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注重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力求通过生活实践活动使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本中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引导作用,只是强调活动形式的新奇与创新,忽略了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道德情操与法治观念,只有形式主义和高大上的空泛道理,导致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学习兴趣。
  2.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生活化教学方法
  2.1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围绕生活实际,在生活化场景中促进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学到的相关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学习目标,更应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与生活中严格要求自身,创设生活化场景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结合生活经历与社会现象创设生活化场景同小学生实时互动加深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理解与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创设教学场景时可以选择一些小学生喜爱和熟悉的生活元素,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将这些元素生动化地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在学习《可爱的动物》一课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引导小学生写出自己家中的宠物或者喜爱的动物的习性特点和有趣故事,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喜爱。还可以组织动物猜猜猜让小朋友扮演可爱的小动物,每个小朋友都随机获得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动物卡片,有的小朋友扮演小马,有的小朋友扮演大象。扮演的小朋友通过动物特有的动作或者叫声等方式让其他小朋友猜是哪种动物,猜中的小朋友就可以获得老师颁发的小礼品。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元素与场景,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善待身边的动物进而感悟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2.2强化生活化实践活动
  理论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生活实践也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为教学目标。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多地需要小学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积极的感悟从而指导学习,并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学习《安全护我成长》相关知识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巩固课堂中学习安全常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比如引导小学生几人一组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互相提醒和督促根据人行道的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和踢球以免发生危险。在比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模拟消防演习,引导小学生了解遇到火灾时如何自救,小学生首先不要惊慌沉着冷静应对,判断起火点后尽快离开发生火灾的建筑物之后拨打119火警电话。如果不能够及时离开建筑物,可以找寻没有易燃物品并带有窗户的房间等待救援,同时用毛巾等物品将门缝堵住避免出现窒息的危险,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活动帮助小学生了解如何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融合。
  2.3完善生活化评价体系
  教学活动都需要客观完善的评价体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还存在单一的注重笔试忽视实际运用的现象,导致小学生在生活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融入评价模式中,用实践效果作为考察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才能真正引导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授《我们的班级》一课时,可以在评价环节积极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小学生发挥自己对班级的热爱,以值日组为单位将班级分区域进行彻底打扫和重新装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再根据每个值日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小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进行结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社会观。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普及法治观念,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时时关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具有良好法制观念的后备力量,因此更应当关注小学生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的提升,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为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春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1,18(12):32.
  [2]任明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