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莫春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顺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普及,以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信息化教育环境得改革比提供便利,同时对教学模式得创新,使得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模式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模式逐渐向个性化和开放性的方向转变。作为教师,能够意义探索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的融合,从本质上提升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最大化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基于信息技术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传授模式的有效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探究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值得探讨和关注。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技术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科学素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方式,也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趋向性学习,以兴趣为启发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初中计算机教学产生的三个积极影响:教学客观条件、教学以及对教学主体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对于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增加计算机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授模式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索初中计算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发展
  (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现阶段,初中计算机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之后获得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计算机教学,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最鲜明的特征。根据课改要求,初中生计算机教学旨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前提下,帮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但是现阶段很多学校并未有系统性的指导计划和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育者,应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思维,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有效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升自己教学计划,为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二)提升初中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趋向性学习,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以兴趣为启发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为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
  (一)“玩”和“学”
  结合,落实生本理念给学生创造“玩”和“学”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于学于乐,感知到学习计算机也是欢乐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树立生本的理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乐学、爱学”,更进一步参与到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另外积极探索计算机益智游戏的运用,比如纸牌、扫雷和金山打字通等运用。例如:为有效提升教学课堂的活跃度,提升学生对鼠标的操作熟练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对其的学习,积极发挥“游戏教学”的意义;或者让学生联系金山打字通,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对键盘的操作能力,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二)创新探究,关注自主学习
  首先应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有效完成初中计算机教学目标,完成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应该强化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操作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独立操作的能力,并且实现学生尽心创新地学习,进一步完成对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人,计算机课程相关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环境,教师不应作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而应该营造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之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人,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学习。此外,积极引导学生趋向性学习,加强学生独立自主探索能力,主要以兴趣为启发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思想碰撞,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从反思中创新。
  (三)立足网络世界,树立科学的网络观念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通过计算机课程,使得学生能够走进网络的世界,能够让学生在网络的海洋里积极畅游。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增加课堂学习的娱乐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让学生借助于该平台和网络获得他们想要的丰富资源,而且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娱乐学习,但是网络资源信息良莠不齐,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给学生的思想上带来一定的冲击,基于此,作为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领者,应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探求新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增加不良信息的抵抗力,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会辨别是非,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合理取舍。
  综上所述,计算机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完成初中计算机的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最鲜明的特征。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以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作为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拓展教学改革视野,教师做好课堂的引导者,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值得探讨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