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分配与思维培养

【作者】 王胜梅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儿童还未养成固定思维习惯,正处在思维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造性极高,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信息技术教育课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教学内容质量,紧紧贴合孩子的思维发展方向,建立改善学生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对其信息技术素质、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合理分配短暂的信息技术课上时间,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且还能使孩子们在高效的学习状态下改善自己的计算机思维,让教学价值最大化。
  一、信息课程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端,现阶段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思维。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模式革新不及时
  我国推出的新课程改革虽然明确指出,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既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方式要从传统模式向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新型教学方式转变,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说,大多数教师讲课方式还是采取传统的你听我讲的课堂模式,特别是在新生教学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是被动的填鸭式学习,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
  (二)学习与实践脱轨
  在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在,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技能和思维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引导学生亲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起来,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但在现实中,一周只有一课时40分钟的学习,很难让学生掌握完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大都是单一的理论教学,教师不能精准把握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的尺度,课上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上机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不能最大化地理解书本上描述出来的操作过程。并且信息技术革新飞快导致一些教材上理论技术与操作实际脱轨,教学目标上还是已经淘汰掉的信息技术知识,这些都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方式
  (一)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学期教学任务制定适合的小学生的课程目标,根据各个目标所具有的内容合理地去分配教学时间。努力让课程内容、时间、实践都紧贴教学目标,让目标观念充分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与现代教育思路互相吻合。要求吃透教材,抓牢重难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与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需要老师授课讲解来完成的。老师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配合不一样的班级和学生,所以最终的时间分配还是根据教学的实际过程而去赋予的。
  (二)把握课堂时间科学引导是关键
  高效的课堂是对时间科学地把握,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这类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把握不住任务重点,没有科学地调配时间,在这些重点难点上会大大地浪费本来就很短暂的教学时间,这种情况下不但白白流失了很多时间而且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导致教学任务目标不能完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要仔细设计课程,精讲内容,给学生科学的引导,指出困难所在或解决方法,在学生操作时,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讲解,及时地纠错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修改。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知晓重点、难点所在,明确自己在课堂学习当中如何自己去控制时间,科学引导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相互默契的配合,更加方便课堂时间上的分配和控制,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三、改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思维的策略建议
  (一)理论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的重要牵引力,牵引学生在这种自主、积极的状态下去寻找学习当中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自己对计算机的接触和资料的搜集慢慢形成经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养成动脑习惯。合理地应用课堂实践,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计情景启发教育
  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在信息教学当中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课程设计,构成符合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教学情景,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启发,同时对孩子的计算机思维培养改善有重要意义。
  四、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的应用
  在多种教学模式当中翻转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较好的作用,在教学应用当中翻转教学可以全面提升课堂的互动,能让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地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
  总之,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自己完不成的问题难点,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引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在课后进行巩固回忆、总结发现没有学习到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