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通过开展短剧表演提高小学语文语言能力
【作者】 徐 敏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一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指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活泼学习的氛围,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就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看,应试教育的理念仍然普遍存在,素质教育仍然未落到实处,限制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有必要探究更为理想的教学方案,以实现对学生语文基础、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语文短剧表演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口语能力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语文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一、开展语文短剧表演提高语文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氛围。
新课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受教育主体的地位,而考虑小学生本身就具有表现欲强烈、活泼好动、喜好新奇事物的特征,故在语文短剧表演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者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开心的状态告知学生将要开展短剧表演的相关事宜,并给予学生充分选择剧本的自主权,集思广益,提高学生进行语文短剧表演的热情。在剧本的选择上,需要确保其具有符合当下用语特征、演出时间适宜、具有生活化特征等特点,提前将要求告知学生,让其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选出自己希望表演的短剧,而后再由教育者进行筛选后投票决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也可让学生对剧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更符合其个人的特征,并由教育者对剧本进行优化,进而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
2、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排练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剧本设计的角色人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每组学生表演一幕。另外也可设置导演、布景、道具准备等岗位,由学生为主体进行情境创设,确保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设计出更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动作。此外也可让学生配以旁白拓展情境,并自主完成相关道具的制作。另外在剧本中角色确定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以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理分配,必要时可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角色扮演的心理需求。在完成基础准备工作之后,可让学生先试着进行排练,即拿着稿子进行对词,让教育者进行记录与点评,给出优化意见,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其对剧本的理解。
3、调动学生情绪。
在短剧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做好心理准备,提前一天完成所需要道具的准备工作,并为其列出道具清单,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准备个性化的道具。同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剧本内容的讲解,并渲染表演的氛围,为学生理顺相应的人物关系,介绍时代背景等,并设置小组间表演评估的指标,培养学生对短剧表演的热情,切实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短剧表演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道具准备的要点,指导其如何进行个性化道具的准备,主要从人物的头饰、装饰制作上进行,并指导其如何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夸张的动作、肢体语言体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表现出自身对剧本的独特理解。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可配合适当的音乐、视频等,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4、进行合理铺垫。
为了使短剧表演获得较好的效果,并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将课本相关的难点以及句型分布到剧本的各个环节之中,按照从难到易的原则合理分散到每一幕,而后再进行剧本的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配合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剧本内容的同时,学习到全新的知识,使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另外在扮演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根据角色扮演的目标为学生制定分项目标,让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层层递进地进行开展。根据短剧表演训练工作的开展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剧本内容的调整,如果实际发现场地要求过高、角色太多或者语言太难等,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不改变大体框架的情况下,做好对剧本的进一步优化,确保能够利用简陋的教学条件,让短剧走进课堂,切实发挥出英文短剧在培养学生语文语言能力中的作用。
5、开展合理评价。
在短剧表演训练完成后,教师应该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短剧的表演。在该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做好对学生表演情况的记录,同时做好表演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以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该按照分组的原则对各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但需要注意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不可挫伤学生的表演热情,并委婉的掩饰个别学生的尴尬,让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初次评价之后,教师即可播放录制好的视频,让学生能够以第三者视角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自评与互评,在享受欢乐时光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在課后应该通过反复观看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后期努力改进的方向,并提前告知下次短剧表演的时间,以形成良性循环。
二、开展语文短剧表演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语文短剧表演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有关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第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扮演角色选择、剧本选择、道具制作等方面,均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好对剧本、训练过程的优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之中。
第二,合理做好评价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对训练的态度以及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时,也需要注意评价对学生的作用,合理捕捉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以及成功之处,利用鼓励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最佳心理需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者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做好语文短剧表演指导工作,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不断优化自我的欲望,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语文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绍霖.英文话剧表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价值[J].小学生语文,2017(42):53 .
[2]李娜.语文话剧表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9):59.
[3]杨钧.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表演能力[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6):68.
[4]赵德妍.浅谈短剧表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7(2):62.
一、开展语文短剧表演提高语文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氛围。
新课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受教育主体的地位,而考虑小学生本身就具有表现欲强烈、活泼好动、喜好新奇事物的特征,故在语文短剧表演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者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以开心的状态告知学生将要开展短剧表演的相关事宜,并给予学生充分选择剧本的自主权,集思广益,提高学生进行语文短剧表演的热情。在剧本的选择上,需要确保其具有符合当下用语特征、演出时间适宜、具有生活化特征等特点,提前将要求告知学生,让其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选出自己希望表演的短剧,而后再由教育者进行筛选后投票决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也可让学生对剧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更符合其个人的特征,并由教育者对剧本进行优化,进而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
2、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排练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剧本设计的角色人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每组学生表演一幕。另外也可设置导演、布景、道具准备等岗位,由学生为主体进行情境创设,确保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设计出更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动作。此外也可让学生配以旁白拓展情境,并自主完成相关道具的制作。另外在剧本中角色确定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以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理分配,必要时可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角色扮演的心理需求。在完成基础准备工作之后,可让学生先试着进行排练,即拿着稿子进行对词,让教育者进行记录与点评,给出优化意见,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其对剧本的理解。
3、调动学生情绪。
在短剧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做好心理准备,提前一天完成所需要道具的准备工作,并为其列出道具清单,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剧本的理解准备个性化的道具。同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剧本内容的讲解,并渲染表演的氛围,为学生理顺相应的人物关系,介绍时代背景等,并设置小组间表演评估的指标,培养学生对短剧表演的热情,切实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短剧表演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道具准备的要点,指导其如何进行个性化道具的准备,主要从人物的头饰、装饰制作上进行,并指导其如何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夸张的动作、肢体语言体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表现出自身对剧本的独特理解。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可配合适当的音乐、视频等,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4、进行合理铺垫。
为了使短剧表演获得较好的效果,并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将课本相关的难点以及句型分布到剧本的各个环节之中,按照从难到易的原则合理分散到每一幕,而后再进行剧本的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配合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剧本内容的同时,学习到全新的知识,使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另外在扮演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根据角色扮演的目标为学生制定分项目标,让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层层递进地进行开展。根据短剧表演训练工作的开展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剧本内容的调整,如果实际发现场地要求过高、角色太多或者语言太难等,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不改变大体框架的情况下,做好对剧本的进一步优化,确保能够利用简陋的教学条件,让短剧走进课堂,切实发挥出英文短剧在培养学生语文语言能力中的作用。
5、开展合理评价。
在短剧表演训练完成后,教师应该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短剧的表演。在该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做好对学生表演情况的记录,同时做好表演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以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该按照分组的原则对各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但需要注意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不可挫伤学生的表演热情,并委婉的掩饰个别学生的尴尬,让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初次评价之后,教师即可播放录制好的视频,让学生能够以第三者视角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自评与互评,在享受欢乐时光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在課后应该通过反复观看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后期努力改进的方向,并提前告知下次短剧表演的时间,以形成良性循环。
二、开展语文短剧表演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语文短剧表演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有关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第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扮演角色选择、剧本选择、道具制作等方面,均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好对剧本、训练过程的优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之中。
第二,合理做好评价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对训练的态度以及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时,也需要注意评价对学生的作用,合理捕捉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以及成功之处,利用鼓励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最佳心理需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者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做好语文短剧表演指导工作,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不断优化自我的欲望,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语文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绍霖.英文话剧表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价值[J].小学生语文,2017(42):53 .
[2]李娜.语文话剧表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9):59.
[3]杨钧.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表演能力[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6):68.
[4]赵德妍.浅谈短剧表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