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与学

【作者】 李德敏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音乐不仅仅是一门听觉方面的艺术,它还为情感与声音找到了宣泄的通道,鼓舞人心。音乐为心灵之友,能够给人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持,绝非言过其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于美的鉴赏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部分。高中阶段是实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思想、理解力都比较好,并且正处于对知识最渴求的发展阶段。其中音乐教学更是以音乐鉴赏为主,教师通过音乐鉴赏来提高学生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音乐鉴赏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与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人们对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在高中阶段,偏重数学、英语等高考必考科目的现象仍是主流。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此,笔者结合自身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谈谈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思路参考与实践借鉴。
  1.音乐鉴赏概括与意义
  人们确定音乐作品、鉴赏欣赏音乐作品的手段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可以使人认真的思考音乐作品,并且在思考中进行重新回味。“有时,听懂音乐与掌握系统音乐知识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人们欣赏音乐,为的是能够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产生多层次的审美体验。如果听音乐感受不到这些,那再好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①“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②而音乐鉴赏就是通过感性认识、细心的理解,将欣赏者们的情感体验推送到顶峰,在音乐的陪伴下,欣赏者可以产生无比丰富的联想,这时欣赏者的内心将会感受到音乐的创造性以及音乐作品的内涵,当欣赏者可以给予音乐作品恰如其分的合理评价时,这种情况会让每个人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
  2.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与学
  2.1注重审美想象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聆听艺术,对于音乐的理解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会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同时每个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是有区别的。它基于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价值观,因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渴望春天》这首钢琴曲为例,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春天进行想象。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同时让学生尝试着把他们脑海中的春天描述出来。然后反复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伴随着老师琴声进入春意盎然的情境当中,启迪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音乐艺术的美,从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音乐审美的教学目标;又如,老师在教授《江南春色》这一堂欣赏课时,学生会感受春回大地、万物争春的景象。这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这首音乐作品在描绘出春天景色秀美的江南春景的同时,还反映了人们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该曲运用了加花变奏、节奏对比等多种手法,使乐曲音乐风格欢快活泼,旋律优美而动听。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以及美好的意境,具有浓厚的地方音乐特色。这是一首描述性很强的乐曲,为学生的想象空间做了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作品呈现出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音乐想象也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想象是自由的,但却不是随意的。我们不能脱离原作品艺术形象的基本范畴,审美想象活动应在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进行。
  2.2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发挥引导作用
  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想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自觉接受相关教育培训,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带动下,产生音乐学习兴趣,并积极接受教师的传授,主动学习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接受相关培训,能够对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见解。此外,在长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并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反思、认真反省,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调整,不断优化。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育,对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正确感知音乐,深入理解音乐,准确鉴赏音乐,进而创新音乐,通往艺术创作之路。
  2.3授课中营造音乐氛围,营造生动的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情感气氛来活跃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增加更多鲜明的音乐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内涵、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情感的感知力的目的。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对于优秀的言论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对发言更有动力。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加认真。在课堂上也会活跃许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音乐有趣化好玩化,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很开心,教师教起来也不会觉得自己使不上劲儿了。
  2.4灵活采取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鉴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毕竟弹唱只是音乐领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技巧,学会如何鉴赏音乐作品,才能更高质量地学习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产生音乐创作欲望,从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采取授课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类型,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音乐鉴赏教学,如侧重作品题材分析的音乐鉴赏课程,侧重乐器类型辨别的音乐鉴赏教学,侧重作品体裁解析的音乐鉴赏教学以及侧重作品曲式结构解读的音乐鉴赏教学。
  2.5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
  我们可以在音乐新课程的前言中看到,是教与学的交融形成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达到相互启发、补充的目的,使彼此拥有更多的思考内容和更多的经验,这样一来也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的发现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进步,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的内心是快乐的,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进步。同时还需要教师处理好教和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音乐鉴赏课在实践中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结语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音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在为学生全面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灵活采取鉴赏教学方法。通过合作研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鉴赏中,发散思维。提升艺术创新创造能力,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5.
  [2]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41.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51.
  [4]田耀农,宋燕燕.深度音乐审美教学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