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赵 敏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但这些全新的理念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为使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准确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进一步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效课堂;方法
化学的核心价值观在于终身学习和科学求实。一句典型的高考试题中的语言就是“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已经融于现代技术、社会和环境之中,这正是化学的核心素养在社会发展中折射出来的巨大魅力,这种化学的核心素养不容忽视,无可替代。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新课堂,其实现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看接受掌握了多少。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化学实验入手,自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奇幻变化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三、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这样,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预设(即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的教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我们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深入钻研化学新课标和新化学教材,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另外,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二)要弄清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它们的策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一堂课教师该讲的重点没有讲清或遗漏,该进行的“双基”训练没有到位,课堂教学内容单薄粗浅,这势必影响课堂效率。一堂课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教师讲解时简明扼要,提问时富于启发性,使学生思想有所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善于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
2.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5.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突出落实,确保教学效果
新课改后知识广度和跨度较大,如果淡化检查,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教师采用了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辅助落实,根据不同的学情,安排不同的内容,通过教学反馈和月考检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落实,努力提高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围绕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有目的地展开教学,在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倡导下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赵敏,女;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2]赖琛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5):85-86.
[3]陈锦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年06期.
[4]李家胜;;解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4期.
[5]张贵红;;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29期.
[6]刘志坚;;浅析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3年35期.
[7]吴良茂;;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16期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效课堂;方法
化学的核心价值观在于终身学习和科学求实。一句典型的高考试题中的语言就是“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已经融于现代技术、社会和环境之中,这正是化学的核心素养在社会发展中折射出来的巨大魅力,这种化学的核心素养不容忽视,无可替代。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新课堂,其实现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看接受掌握了多少。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化学实验入手,自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奇幻变化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三、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这样,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预设(即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的教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我们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深入钻研化学新课标和新化学教材,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另外,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二)要弄清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它们的策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一堂课教师该讲的重点没有讲清或遗漏,该进行的“双基”训练没有到位,课堂教学内容单薄粗浅,这势必影响课堂效率。一堂课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教师讲解时简明扼要,提问时富于启发性,使学生思想有所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善于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
2.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5.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突出落实,确保教学效果
新课改后知识广度和跨度较大,如果淡化检查,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教师采用了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辅助落实,根据不同的学情,安排不同的内容,通过教学反馈和月考检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落实,努力提高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围绕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有目的地展开教学,在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倡导下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赵敏,女;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2]赖琛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5):85-86.
[3]陈锦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年06期.
[4]李家胜;;解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4期.
[5]张贵红;;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29期.
[6]刘志坚;;浅析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3年35期.
[7]吴良茂;;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