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天海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逐步走进学校。初中地理课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情景,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思维,促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一探讨。
  化静为动,以奇引趣。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插图,但彩色的图片却是静止不动的,栩栩如生的地理现象无法展示出来。运用多媒体教学,静态的图可以像动态一样移动,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大小和色彩可以变化,方向和速度可以调控。例如讲《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内容是教材的难点,仅凭挂图无论教师怎样讲都很难让学生明白,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先重新着色突出铁路的分布和方向,再依次用不同颜色显示铁路的起点、终点和名称,然后让表示主要铁路枢纽的小圆点同时多次闪烁。这样学生对“五纵三横”铁路的起始、分布、名称及枢纽就一目了然,并能正确掌握我国主要铁路的分布特征。动态的图像比静态的图像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之中。
  化难为易,以新激趣。地理学科具有领域宽广、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些地理知识如果单靠老师讲,学生了解起来极度费力,要实现教学目标非常困难。而多媒体教学能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极大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运动,学生清晰地看到地球公转的轨道和方向,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正好相反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还会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新颖、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文为图,以变增趣。地理课文中有许多以文字形式表述较为庞杂的地理现象和演变过程,课堂上任凭教师解释说明,学生因无法亲见,听起来都是“雾里看花”,感觉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将书本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图画,从而使得所要表达的内容清朗明了。例如在教学《海陆变迁》的“大陆漂移假说”时,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示出从2亿年前到现在的大陆漂移变化过程,学生就一清二楚,并能准确把握“海陆分布”的格局。又如《地球上的水循环》中,仅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很难让学生形成空间感。借助课件动态分别表现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然后把这些不同的内容结合在同一幅图上完整显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把繁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富有趣味的动画场景,不但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而且又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化教为乐,以动诱趣。在地理课堂,若能将合适的教学内容,应用于各种活动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会,又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把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能力。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例如,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这一内容时,多媒体播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及轮廓。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利用鼠标将各省级行政单位拖动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如果放对位置,多媒体给予鼓励;如果摆放位置不正确,电脑有语音提示,还有机会重新尝试。经过多次练习,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熟练找到各省区的位置,说出其简称及轮廓特征。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抽象为直观,以巧添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有许多重要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比较复杂抽象,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可能领悟不透。多媒体教学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地理规律和原理,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直观,正好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例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演示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首先画面呈现有陡坡和缓坡的一座山峰,显示山峰上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海拔的各点闪烁并连接成线,出现不同海拔的等高线。然后山脉消失,各条等高线投影至水平面形成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山峰实体出现在等高线地形图的上方,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多媒体技术直观、立体、清楚地表现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既形象又快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对地理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化无声为有声,以美拓趣。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只能借助课文、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但这些都是是静止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也是单调的、孤立的。如果选用多媒体,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动画展示教学内容,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长江》、《台湾省》课件的开头分别加入“长江之歌”、“阿里山的姑娘”等视频影像歌曲,在《地形雨》动画显示过程中相应配上雷声和雨声,在教学《火山和地震》时边看视频边听解说,讲授《地方文化特色》时把一张张鲜艳的服饰、优美的建筑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动听的语言、漂亮的图像,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既使图文和课堂都“活”起来,又使学生切实地从兴趣到乐趣。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为地理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光添彩,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阳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享受快乐地理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罗仁发《运用多媒体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3]徐凌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4]张兰香《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