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巧用微课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孙华兵
【机构】 新疆和硕县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微课是近年来为提高教育水平、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学习知识内容所提倡的教育辅助新型手段,主要以微型视频、影像图片等形式呈现在教育环节当中。这类辅助教学性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更好地实践教育目标。
【关键字】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策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数学作为计算思维缜密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心算、观察等各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当中,教学知识点与题型内容随着教育形势不断变化发展日渐复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总结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架构,打好数学知识根基,在课堂教育中引入新型微课教学手段,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当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1、微课打造课堂互动新模式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部分学校以秉持“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提升升学率”为发展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旨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仅在于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消化重点题型,提高学习成绩的单一的片面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整个社会逐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要求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进行改革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微课形式上具有的趣味性,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单纯师生互动不同的是,微课是一种集多媒体素材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有利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积极性,让课程知识内容变动生动有趣;其次是微课本身具有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中的某个知识难点制作相应的微课,通过由易到难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出相应的解题思路,问题的设计是创设微课交互性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的过程。比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观察物体》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微课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像形体的变化,从而让他们沉浸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还可通过设置相关集体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在积极讨论的氛围当中提升学习思考能力。在教学当中避免单一化的“教师输出”的教育模式,利用微课打造有效的师生双向互动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中把握整体教学进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环节与知识内容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打造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既要以知识点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又要落实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既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学习,又要让教师在学生积极的课堂反馈中不断创新和强化自身的教育理念,提炼和发展出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新方案。
2、微课开创课堂教学新情境
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教材知识分析和解读,巧用微课进行视频播放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提高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教育手段,这对于提高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中,为了让学生对于正方形与长方形这两个概念具备基础的形象理解,教师可在视频课件中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物件,首先使学生通过感官感受来理解知识点内容,接着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来巩固知识点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辨别能力,最后再通过设置小组竞赛等趣味活动,同时利用图片等微课课件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抢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微课这一教学手段的引入,能够帮助教师创设出一个轻松学习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最大化地提升学习专注力。巧用微课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引导当中,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思考等一系列教育环节不断深入到教学知识内容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能力。
3、微课培育生活观察细致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人人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应当从生活经验中不断累积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去发现和感知数学的魅力,是教师在教育中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微课这一教学手段能够有效补充知识点内容,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环节中需要重视引用生活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同时在课后习题布置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点内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重难点内容,教师首先可通过视频课件播放课堂座位的平面图,让学生从直接感受中理解方位,还可通过学校平面图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布置课后作业中让学生画出家庭环境的简单示意图,可通过照片播放、视频录制等方式进行课堂展示来巩固学习印象。微课形式能够生动有效地展示知识点内容,让学生在回忆微课知识进行复习的同时还能联结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完成学习探究活动,对于强化教育链条的完整性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微课手段的引用,对于学生巩固知识点来说不再是机械化地重复学习,而是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情境中不断深入地去寻找数学素材来完善对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开发、提高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发展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生活观察与数学思维相结合,让他们从日常生活情景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结束语
微课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环境具有创新意义。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向输出知识点的课堂模式,同时将教材知识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提炼整合,结合相关微课课件的合理运用,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育课堂,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环境中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如何完善对微课的应用来提高数学教育水平,需要教师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去发现和感知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创新出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观的教育方法,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理. 巧用微课打造数学高效课堂[J]. 新教育时代, 2018, (11):245.
【关键字】 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策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数学作为计算思维缜密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心算、观察等各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当中,教学知识点与题型内容随着教育形势不断变化发展日渐复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总结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架构,打好数学知识根基,在课堂教育中引入新型微课教学手段,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当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1、微课打造课堂互动新模式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部分学校以秉持“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提升升学率”为发展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旨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仅在于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消化重点题型,提高学习成绩的单一的片面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整个社会逐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要求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进行改革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微课形式上具有的趣味性,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单纯师生互动不同的是,微课是一种集多媒体素材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有利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积极性,让课程知识内容变动生动有趣;其次是微课本身具有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中的某个知识难点制作相应的微课,通过由易到难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出相应的解题思路,问题的设计是创设微课交互性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的过程。比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观察物体》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微课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像形体的变化,从而让他们沉浸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还可通过设置相关集体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在积极讨论的氛围当中提升学习思考能力。在教学当中避免单一化的“教师输出”的教育模式,利用微课打造有效的师生双向互动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反应中把握整体教学进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环节与知识内容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打造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既要以知识点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又要落实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既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学习,又要让教师在学生积极的课堂反馈中不断创新和强化自身的教育理念,提炼和发展出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新方案。
2、微课开创课堂教学新情境
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教材知识分析和解读,巧用微课进行视频播放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提高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教育手段,这对于提高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中,为了让学生对于正方形与长方形这两个概念具备基础的形象理解,教师可在视频课件中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物件,首先使学生通过感官感受来理解知识点内容,接着引导学生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来巩固知识点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辨别能力,最后再通过设置小组竞赛等趣味活动,同时利用图片等微课课件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抢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微课这一教学手段的引入,能够帮助教师创设出一个轻松学习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最大化地提升学习专注力。巧用微课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引导当中,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思考等一系列教育环节不断深入到教学知识内容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能力。
3、微课培育生活观察细致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人人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应当从生活经验中不断累积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去发现和感知数学的魅力,是教师在教育中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微课这一教学手段能够有效补充知识点内容,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环节中需要重视引用生活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同时在课后习题布置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点内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重难点内容,教师首先可通过视频课件播放课堂座位的平面图,让学生从直接感受中理解方位,还可通过学校平面图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布置课后作业中让学生画出家庭环境的简单示意图,可通过照片播放、视频录制等方式进行课堂展示来巩固学习印象。微课形式能够生动有效地展示知识点内容,让学生在回忆微课知识进行复习的同时还能联结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完成学习探究活动,对于强化教育链条的完整性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微课手段的引用,对于学生巩固知识点来说不再是机械化地重复学习,而是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情境中不断深入地去寻找数学素材来完善对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开发、提高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发展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生活观察与数学思维相结合,让他们从日常生活情景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结束语
微课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环境具有创新意义。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向输出知识点的课堂模式,同时将教材知识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提炼整合,结合相关微课课件的合理运用,才能打造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育课堂,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环境中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如何完善对微课的应用来提高数学教育水平,需要教师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去发现和感知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创新出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观的教育方法,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理. 巧用微课打造数学高效课堂[J]. 新教育时代, 2018, (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