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作者】 吕鸿雁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旺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的文字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们期望通过文字将自身情感传递给读者,所以这强调教师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而不是本末倒置,关注课文内容。小学语文作为提高学生情感水平的重要学科,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改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处理好人际交往等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利用了语文学科浓厚的人文特性,因为情感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世界感知懵懂的阶段,他们对于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语文课程一直以来是第一学科,这不仅是因为其是中华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对世界进行深刻探索、持续探知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的不足,所以对于世界认知较为懵懂,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既能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好奇心,也能让他们实现健康成长。
  (二)情感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得语文课程实现更好的呈现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的信息被推送到视线内,但是这些信息内容和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对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而言,可能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思维影响和心灵冲击,情感世界与成人不同,更为单纯,如果不及时预防控制,就极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因为情感教育属于人文关怀,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态度形成关键期,主观意识较强,这时候运用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更易被他们接受。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求,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很多语文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的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以及人民的热爱,它们崇高悲壮或清丽委婉或优美淡雅,对于这类作品,只有深入感悟文字间的情感,才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语文作品的讲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强化作者情感的传递。所以加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情感教育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四)情感教育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文作为提高学生情感水平的重要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深刻的人生态度,而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肩负着陪伴与引导责任。所以师生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互动性和双向性,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情感态度,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保证学生的情感能够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究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常常因为知识水平不高或是掌握知识量不足出现对课堂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是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清晰,对于描述的情感无法想象,这时候他们就只能选择简单记忆,被动接受。所以教师要想打破僵局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一步挖掘、剖析,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融入趣味性元素,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可以用学生最熟悉的知识进行引入,再具体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对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寻求科学的方法与趣味性的创新点,吸引学生,让他们能够保持阅读兴趣;此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剖析,而是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就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有科学的判断,从教材出发,适当植入学生的兴趣点,制定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案。
  (二)提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些行为和习惯,可能是不经意展现出来的,但是会对学生造成深远且持久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端正一言一行,不断提升素养,如严谨的课堂教学思路、工整的板书以及高尚的师德等等,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细节,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也就是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例如,教师在领读课文时,只有带有感情地去朗读,才能将同等的感情传达给学生;或是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合理运用评语,让学生能够通过评语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切,长此以往就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美的感受,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朗读训练,促进情感领悟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多蕴含丰富的情感,而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文章展现情感的同时,进行朗读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领悟。
  (四)培养合作意识,实现共同进步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是听、说、读、写,而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需求。教师更应该跳出限制圈,认识到整个语文教学并不是封闭的环境,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思想空间,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沟通。通过相互的交流寻求心灵的契合点,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成就,共同探究更好的学习方法。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和学生在情感层面上达到同一频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互相信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