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 蝶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桥亭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向着“有效”二字挺进的有效实践就是要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实施趣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以及直观媒体教学法,通过多法并施让学生主体性直接促使教学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新课标;有效教学

  且教且研是我们在践行新课标过程中的应有做法。作为一线教师,要促进英语教学高质量实现,就不能整天忙于施教而没有寻找更新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效率和效果的突破。也就是说,既要注重课堂实践又要积极进行教法反思,尽可能减少提效提质路上的绊脚石,使有效教学一路畅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坚持实践与思考并重,充分发挥新课标导向作用,积极探索“三活课堂”路子,使自己力担的英语教学在这偏远的乡村学校中为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素养助力。下文,我将结合自身英语教学以及课改推进的一些体会谈谈使英语课堂走向有效的实践做法。
  一、积极践行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成为主体出现在互动中
  乡村学生学英语只有小学入门时兴趣还有一点强烈,那点强烈还只源于课程的新颖性,而到了初中大多都是“望英兴叹”。要让这样的学生学英语别指望他们能成为课堂主体,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英语学习折腾,他们早就被一次次英语学习失败和长期存在的考试压力扼杀了信心。基于这样的学情,要使英语课堂变得异常高效,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做起而选择趣味教学法来实施,才能使他们渐渐缓和对英语仇恨已久的心理。为此,我常常将趣味教学法与情境、故事、表演等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并非就是一种让人生畏的课程,而是有着强烈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一种非常现实的工具。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唱英语歌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好英语的积极作用,这样他们兴趣就开始从尘封中解冻。久而久之,他们就可以在强烈兴趣的内驱上由被动转向主动,变成主体,参与到互动中。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层次性与多样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标倡导的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彰显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更能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将这种方法应用在新知教学中,例如在“Life in the future”的学能目标实现过程中我们就可该课的重点句式以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的途径进行学习,学生在问候话题中对自己未来生活进行预测。这样教学他们就会从探讨未来生活中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课课注意兴趣激发,注重任务驱动,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家庭背景出来的学生由于受教育培养的条件和机会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差异来。这种差异在教学上的应用就需要教材具有因材施教的思想去落实,即在尊重上“一视同仁”、教学实施上分层对待,这样实施才会削弱那部分学困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促进培优工作的继续推进。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潜能,就需要设置层次分明的教学目的和学习任务,尽可能体现按能分配任务。这样才能做到层次性。另一方面,在英语实践中还要把实践方式进行拓展丰富,尽可能将组内研究、交流、辨论、表演等途径结合起来开展,使学、用的方式更加具有“多样性”。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填补原有教学的“单一性”的空白又可以促进“层次性”的实现。拓展了教学深度和宽度,在“稳中求变”中能促进不同学力的学生在英语材料接触过程中实现自己英语感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深度整合信息技术,让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标对教学手段信息化充满了期待,提出了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让课程不再“纯口讲”,有丰富的教与学资源,我们就不能使教室中的“班班通”设备闲着,要将其与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整合,使之为有效教学服务。在这几年践行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我认为要使多媒体教学能真正为有效教学助力就必须在“深度整合”上下功夫,使其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而展开教与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方式优化、效果优化。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的必备工具。特别是在随着全球交流加剧、空间“变小”、形成地球村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手段的工具性更加突出。作为一项语言技能,它的工具性就是实践性,就是在生活中运用的常态化。而实现的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交际情景,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景化和形象化。我们知道,结合情景进行言语训练是最好的培养方式,实践中,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Where is the hospital”一课时我们就可通过信息技术大屏向学生呈现我县交通图,学生通过观看自然身临其境,及时引出题目“Where is the hospital”出现一个老人在询问医院在哪儿的场景,引导进行交流应用,接下去的教学也会顺着信息技术的展示而迎刃而解。当然,深度整合信息技术还有助于知识的复习巩固,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使复习巩固更有效率和效果。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要向着“有效”二字挺进,就必须抓住趣味策略而使学生主体性突出、用好任务驱动策略,让课堂在多媒体助力变得异常直观和有效,才能使有效教学从预期中变成现实,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明春,新课标背景下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寻[J].教育现代化,2019年。
  [2]万举琼,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提效策略的有效实施[J].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