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祖丽皮耶·阿力穆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当中,德育教育的表现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规章意识、社会交际、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注入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较高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学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能有效地渗透德育知识。在中国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数学教育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健全人格,充分发挥学生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为培养学生学科道德品质提供保障。因此,教师要研究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策略,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做贡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德育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身发展建设。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和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就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考出好成绩,而是要通过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素养,成为未来对社会建设有用的综合型人才。为了这个目标,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改革,促进德育渗透有效性,实现师生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1 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进行的新时期,要提高学生们对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与激情,就需要老师创造好的数学教育情境,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任务。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不但需要给学生们介绍相应的基础数学知识,也需要提高学生对其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训练其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例如,当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中“三角形”内容的教学工作时,就需要给学生们详细介绍高斯先生在面对着贫困的家庭条件,依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法则的事迹,至此解决了整個数学史中的一大尖端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数学事业的发展进程,带给后世无数数学研究工作人员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学生们在倾听了故事之后,能够增强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并且以高斯作为榜样,对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十分有益,达到了德育的目的。显而易见,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对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可谓至关重要。
2.2 挖掘课本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地道德品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的内容了解课堂所包含的德育思想,这样才能够把德育教育内容与课堂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深入地对德育知识有所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适当渗透德育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讲解“七巧板”时,可以拓展讲解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自己拼出七巧板的不同图案,以此深刻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这个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基于小学数学教材挖掘德育内容,既可以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德育提供载体,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将德育渗透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推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2.3 结合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可将学生的探究与学习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所以教师除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在“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内容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如让学生对家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进行统计,之后再计算一个班级学生家庭每周使用的垃圾袋数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相关知识,而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其思考垃圾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进行思考,通过将环保教育自然而然的渗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使每位学生都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
2.4 基于实践活动,渗透社交德育内容
社交德育内容是学生合作学习、互相鼓励的理念与态度。数学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难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便是教师渗透社交德育的主要途径。以“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测量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课桌的面积、数学课本的面积等。还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卷皮尺,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的小组能够友好合作,有的小组争分夺秒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2.5 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强学生习惯教育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言行,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学习教材中关于德育的知识,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推动下,把德育思想转化为行动,把学习德育变成行为,他们自觉主动地满足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认识到自身德育渗透工作的责任,并把教学目标与德育渗透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不断加强实际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并做好学生的学习榜样,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永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渗透德育[J].现代交际,2012(02):173+172.
[2]陈再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群文天地,2012(03):216.
[3]樊腊梅.新时期小学数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吉林教育,2021(07):62-63.
【关键词】 数学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能有效地渗透德育知识。在中国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数学教育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健全人格,充分发挥学生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为培养学生学科道德品质提供保障。因此,教师要研究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策略,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做贡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德育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身发展建设。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和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就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考出好成绩,而是要通过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素养,成为未来对社会建设有用的综合型人才。为了这个目标,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改革,促进德育渗透有效性,实现师生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1 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进行的新时期,要提高学生们对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与激情,就需要老师创造好的数学教育情境,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任务。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不但需要给学生们介绍相应的基础数学知识,也需要提高学生对其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训练其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例如,当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中“三角形”内容的教学工作时,就需要给学生们详细介绍高斯先生在面对着贫困的家庭条件,依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法则的事迹,至此解决了整個数学史中的一大尖端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数学事业的发展进程,带给后世无数数学研究工作人员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学生们在倾听了故事之后,能够增强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并且以高斯作为榜样,对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十分有益,达到了德育的目的。显而易见,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对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可谓至关重要。
2.2 挖掘课本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地道德品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的内容了解课堂所包含的德育思想,这样才能够把德育教育内容与课堂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深入地对德育知识有所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适当渗透德育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讲解“七巧板”时,可以拓展讲解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自己拼出七巧板的不同图案,以此深刻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这个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基于小学数学教材挖掘德育内容,既可以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德育提供载体,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将德育渗透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推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2.3 结合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可将学生的探究与学习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所以教师除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在“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内容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如让学生对家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进行统计,之后再计算一个班级学生家庭每周使用的垃圾袋数量。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相关知识,而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其思考垃圾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进行思考,通过将环保教育自然而然的渗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使每位学生都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
2.4 基于实践活动,渗透社交德育内容
社交德育内容是学生合作学习、互相鼓励的理念与态度。数学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难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便是教师渗透社交德育的主要途径。以“面积单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测量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课桌的面积、数学课本的面积等。还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卷皮尺,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的小组能够友好合作,有的小组争分夺秒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2.5 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强学生习惯教育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言行,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学习教材中关于德育的知识,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推动下,把德育思想转化为行动,把学习德育变成行为,他们自觉主动地满足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认识到自身德育渗透工作的责任,并把教学目标与德育渗透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不断加强实际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并做好学生的学习榜样,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永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渗透德育[J].现代交际,2012(02):173+172.
[2]陈再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群文天地,2012(03):216.
[3]樊腊梅.新时期小学数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吉林教育,2021(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