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 马 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第六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幼儿主要教育者的家长与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育;生活自理;策略探讨

  在小班幼儿入园之前,以及在入园初期,由于他们的身心发育水平较低,特别受到成人的保护,这也使幼儿丧失了大量的自我锻炼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使幼儿容易形成依赖成人的现象。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它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
  一、老师应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其中,也就较好的掌握知识技能。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去做。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会通过有意无意模仿大人的行为,看到老师为小朋友盛饭,做清洁,看到别的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他们看到后也会想要试试看,这就是孩子的兴趣,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记得一次朋友的女儿回家兴致勃勃的对朋友说:“妈妈,今天让我当小老师了,帮助别的小朋友端饭!”从那以后,在家她都抢着端全家人的饭。
  二、融入赏识教育,培养幼儿自理信心
  在幼儿园高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赖于赏识教育的融入,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引导幼儿树立生活自理的信心。幼儿的年龄较小,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与自理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主意识的培养与生活技能的锻炼,需要一定的赞赏与鼓励,这样可以为幼儿生活自主能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赏识教育的核心要义在于对幼儿的生活自理做法予以肯定,与此同时引导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在实践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将赏识教育的理念与要求落到实处,培养幼儿具有强烈的生活自理信心。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洗手这个习惯往往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首先是幼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不足与洗手技巧掌握不足引起的。秉承着“融入赏识教育,培养幼儿自理信心”的教学理念,考虑到幼儿喜欢被教师表扬与赞赏的心理特点,我首先从培养幼儿对洗手的兴趣出发,采用每天从小手变干净的小游戏中选择一双最出色的小朋友,奖励他一个五角星,在此基础上幼儿的洗手兴趣得到了显着提升。与此同时我还将洗手氛围了几个固定的步骤,引导幼儿加强记忆并在实践中进行练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设置场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仅靠老师口头的说教是不行的。不但幼儿不容易理解,就是理解了,他们除了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这件事情外,至于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就要给幼儿设置场景,让幼儿亲自参与、动手体验。比如,设置几个房间的场景。如,房间里,床上被子没叠;地下有纸屑、饮料瓶、小吃包装袋等;桌上书堆得乱七八糟等等。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给定时间,他们合作整理房间,看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整齐。最后评出优秀小组,再评出优秀学员,为幼儿贴小红花等等。这样的活动,老师能定期地,变着花样和难度地为幼儿多组织几次,他们就会有整理房间的意识,就会无形中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四、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指导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情况的孩子,要求就有所区别。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梓晗与年龄较小的朵朵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梓晗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还能够当老师的小帮手。而朵朵就相对弱一些,还需加强锻炼,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老师还需要随时调整自己心中的目标,做到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如在吃饭的时候,元钦能够正确使用勺子,但会撒饭粒,经过老师的提醒与帮助,元钦已经掌握了“低头扶碗大口吃”的本领,在保持桌面清洁的方面进步了很多。
  五、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独立能力,是在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而且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强化,使他们的生活自理,习惯和能力得到巩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一切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是提高生活自理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捕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日常生活教育契机。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活动,如入园活动、离园活动、进餐活动、如厕活动、午睡活动、盥洗活动等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教育,每一项生活活动当中都有大量的自我服务的机会,是锻炼幼儿某一项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场所和时机。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自我服务时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教育指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巩固练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不断地实现改进,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生活操作技能。在一日生活活动当中教师开展生活自理教育,也有利于教师时时督促和检查,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我们一定要重视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教育,不断地强化幼儿正确的生活自理行为,以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习惯。
  幼儿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随时根据幼儿阶段性的变化对其进行适时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也不是一两次的教育就能奏效的,他们正处于发展独立性的关键期,我们要给他们自己做的机会,除了在幼儿园需要加强锻炼,回了家也要让幼儿自己多动手。只有家园合作,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利红.论影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及对策[J].中华少年,2020(10):29+31.
  [2]袁丹青.浅析语言教学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202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