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谢生伟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芒来乡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体育和德育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工作职责。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初中体育教师不单单需要加强体育知识的教授,还需要科学合理进行让德育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素养。
1、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意义
初中作为体育学习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学生做好培养与教育十分重要。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树立体育概念,接受体育课堂,从而在以后生活和学习中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加强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德育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动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道德修养与德育素质,学生在实践感知中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中,深入贯彻德育理念。对教师来说,德育教学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内容,教师可以有目标有方向的带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内容,有利于推进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德育教学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2.1 体育教师起到为人师表的德育示范作用
要想让初中体育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首先需要从初中体育教师入手,只有保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可以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较好的榜样。因此,初中学校要加强对于在职体育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训和考察,保证在初中体育教师的良好示范作用下,学生接收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比如,初中学校应提高对于体育教师的录用门槛,以更为严格的标准对应聘教师实施考察,除了作为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考察外,还需要对于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进行考察,保证应聘者具有较好的思想品质,能胜任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工作,并可以在工作中起到为人师表良好德育示范作用。
2.2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标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养接受能力,个性差异,生理心理需求等,通过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出新颖多变的教学活动,以趣味性的方式将教材活学活用,以运动的方式使学生不仅仅有肢体动作,且要锻炼学生的智力。面对身体素养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枯燥乏味的习惯性输入式学习,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让学生在运动中相互竞争,相互鼓励,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运动意识于体质。
2.3 通过集体性活动,强化德育工作
集体性活动是体育教学的特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体现德育优势,促进德育与体育相融合的契机。如拔河比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塑造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可进行男子组拔河或女子组拔河,以及男女混合拔河,通过集体性的竞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采取特殊形式的拔河,如将大绳缠绕旗杆后再进行拔河,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通过各种不拘泥于传统拔河的方式,利用德育融合体育的方式,让学生从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的方面认识体育精神,激发热情,在参与的过程形成积极向上,主动承担的良好品质。
2.4 利用体育竞赛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项目培养意识的作用,针对当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有在学校中不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实现体育锻炼目标。体育竞赛的教学形式在拼搏中不断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同学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并得到合作与竞争的思想。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敏感叛逆期,很容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摩擦或是矛盾,自身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够完善,需要在经历过胜利或是失败中不断成长,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刺激自己积极奋斗的原动力。以篮球教学为例创设游戏比赛“定点投篮”,分别进行男女投篮比赛,男生在线外四米,女生在线外三米,最终进蓝较多一组为胜出。或者进行其他分组也可以,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对抗比赛。从活动环节中不断巩固学生的篮球技能拓展综合能力,磨砺意志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弘扬体育道德风尚。
2.5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综上几种有关于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善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改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实现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人性化的评价建议机制,让学生参与评价,根据个人学习体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兴趣点,设置相关的评考点和教学标准,例如意志力训练项目、竞技团队训练项目等,以此作为参考,增强体育教学的标准性和专业性,并赋予学生参与性,以学生作为主导适当的调整课程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制定的参与性和兴趣性,另一方面,以这样的方式创新的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的结合学生的以往学习成绩,科学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评,以正向鼓励的方式提示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成绩,而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客观评价的同时,不断提升对于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德育思想是指利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还能让学生拥有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发兴.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1,18(15):294.
[2]任建田.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21,(Z1):101-102.
【关键词】 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初中体育教师不单单需要加强体育知识的教授,还需要科学合理进行让德育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素养。
1、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意义
初中作为体育学习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学生做好培养与教育十分重要。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树立体育概念,接受体育课堂,从而在以后生活和学习中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加强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德育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动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道德修养与德育素质,学生在实践感知中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中,深入贯彻德育理念。对教师来说,德育教学渗透到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内容,教师可以有目标有方向的带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内容,有利于推进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德育教学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2.1 体育教师起到为人师表的德育示范作用
要想让初中体育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首先需要从初中体育教师入手,只有保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可以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较好的榜样。因此,初中学校要加强对于在职体育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训和考察,保证在初中体育教师的良好示范作用下,学生接收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比如,初中学校应提高对于体育教师的录用门槛,以更为严格的标准对应聘教师实施考察,除了作为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考察外,还需要对于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进行考察,保证应聘者具有较好的思想品质,能胜任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工作,并可以在工作中起到为人师表良好德育示范作用。
2.2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标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养接受能力,个性差异,生理心理需求等,通过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出新颖多变的教学活动,以趣味性的方式将教材活学活用,以运动的方式使学生不仅仅有肢体动作,且要锻炼学生的智力。面对身体素养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枯燥乏味的习惯性输入式学习,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让学生在运动中相互竞争,相互鼓励,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运动意识于体质。
2.3 通过集体性活动,强化德育工作
集体性活动是体育教学的特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体现德育优势,促进德育与体育相融合的契机。如拔河比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塑造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可进行男子组拔河或女子组拔河,以及男女混合拔河,通过集体性的竞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采取特殊形式的拔河,如将大绳缠绕旗杆后再进行拔河,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通过各种不拘泥于传统拔河的方式,利用德育融合体育的方式,让学生从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的方面认识体育精神,激发热情,在参与的过程形成积极向上,主动承担的良好品质。
2.4 利用体育竞赛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项目培养意识的作用,针对当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有在学校中不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实现体育锻炼目标。体育竞赛的教学形式在拼搏中不断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同学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并得到合作与竞争的思想。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敏感叛逆期,很容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摩擦或是矛盾,自身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够完善,需要在经历过胜利或是失败中不断成长,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刺激自己积极奋斗的原动力。以篮球教学为例创设游戏比赛“定点投篮”,分别进行男女投篮比赛,男生在线外四米,女生在线外三米,最终进蓝较多一组为胜出。或者进行其他分组也可以,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对抗比赛。从活动环节中不断巩固学生的篮球技能拓展综合能力,磨砺意志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弘扬体育道德风尚。
2.5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综上几种有关于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善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改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实现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人性化的评价建议机制,让学生参与评价,根据个人学习体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兴趣点,设置相关的评考点和教学标准,例如意志力训练项目、竞技团队训练项目等,以此作为参考,增强体育教学的标准性和专业性,并赋予学生参与性,以学生作为主导适当的调整课程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制定的参与性和兴趣性,另一方面,以这样的方式创新的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的结合学生的以往学习成绩,科学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评,以正向鼓励的方式提示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成绩,而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客观评价的同时,不断提升对于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德育思想是指利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还能让学生拥有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发兴.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1,18(15):294.
[2]任建田.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21,(Z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