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 马 丹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将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比喻成修建房子,那么小学阶段就是在给房子打地基,众所周知,一座房子最重要的就是地基,如果地基没有打好,那么外表上看起来再豪华的房子也是不堪一击的,由此可见,打好小学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广,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标准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增加。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教学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开拓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教师需求量较大,但现有的教育人才相对匮乏,因此,造成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有相当一部分的数学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学习,自身的数学专业水平也远远不够,尤其在小学阶段中,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自己把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并教授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位终生学习的教师,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最新的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最新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最为基础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学生更优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都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若忽视了这一点,会严重阻碍学生的长期性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有许多教师坚持只使用板书和只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方面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降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教学重难点,使得后续的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学效率的止步不前,此处建议只使用板书的教师适当用上多媒体,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应该一样。
  (二)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性格特点,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再加上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的落实,往往在教授教材内容时泛泛一讲,简单粗暴的将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亦或是让学生将公式定理死记硬背,课后运用题海战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长此以往,尽管学生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的表面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是学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更加复杂抽象的数学原理时,难以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形不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严重影响了数学学科学习效果的长期有效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地基”没打好。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有效性措施探讨
  (一)教师要提升专业能力,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时俱进,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和优化自身的授课方法。比如,在教授“圆形和扇形”这一章节内容时,虽然仅仅通过教材上的二维平面图形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此部分的学习,但是,教师也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适当延展和加深,融会贯通,比如,教师可以有二维平面化的圆形和扇形扩展到三维立体化的学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圆形和扇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或者是教师将平时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或者扇形的事物以图片的形式运用多媒体展现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在学习的当时就可以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以此有效的促进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灵活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并且对所用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的年龄阶段,兴趣便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效果是天差地别的,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会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授“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互动,具体来说,可以玩“找朋友”的游戏,即让学生分别佩戴记有分数、乘号、除号的标牌,然后各自
  分散坐开,待学生坐定后,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找到合适的同伴,完成游戏任务。通过游戏,学生不仅锻炼了计算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实质理解程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将数学知识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情境化教学。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比如让学生独立去超市购物,买完之后再计算一下花掉的钱占总钱数的百分比,既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同时进行百分数内容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完善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