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作者】 王 刚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行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阶段,我们便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去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占了绝大多数内容。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偏小,思维模式还不是很完备,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理解力上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完全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小学数学的授课时间过长,教师讲得很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较低,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造成厌学心理的产生。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初步接触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更多有趣味的素材,多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生活中的种种实用性强的种种数学问题,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养成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图形形状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玩具箱中找到一件方形的和一件圆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来进行类比。第二天学生把玩具带来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比组内其他学生的玩具,并提出一些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总结,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仅仅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忽视了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不爱做作业,对此提不起兴趣,以至于对作业敷衍了事,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布置一些更加有趣的作业。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灵活利用教材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实现。作为教师来说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知识和教材相结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从中找到知识点和生活中相结合的联系点,从而使学习变得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可以应用在生活中。
  (二)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甚至照本宣科,只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上课不停地抄笔记,沉溺在题海战术中,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适用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此长的时间,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专注于学习的实践,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轻松愉悦地学习。毋容置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施教策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切切实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教师要合理寻找教学资源
  教师不但要靠书本来进行教学,更要把生活和资源相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单纯的理论无法在他们脑海中生成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和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时候也应该因材施教,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从而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资源,來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方法
  (一)将生活知识带入到课堂中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学好数学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传播这样的思想,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元素,并将抽象化为具体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例子带入课堂,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因此,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必备的生活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有用的观念,对学习更为感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数学问题不仅仅是理论,很多时候也在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并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改善学生对于数学的枯燥印象。小学生通常好奇心比较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紧张或者表述不清的时候,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厌烦和斥责的态度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甚至有可能导致厌学,对教学效率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清这一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提升自我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也要把生活和课堂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