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基于素养培养的物理有效教学
【作者】 龙平平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基于素养培养的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是需要教师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本文探讨了能促进学生物理素养发展的培养兴趣、实施生活化、自主探究和培养问题技能等四种途径。
【关键词】 初中物理;素养;培养;有效教学
素养培养是学科教学都要担当的教学任务,其属于奠基责任中的一个共性内容。初中物理在实施中担当的物理素养培养这一任务。为了有效落实,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获得素养培养,我们必须走出低效教学进入高效实施,才能使预期变成现实。传统物理“应考而教”,取向过多的注重解题能力,这种教学除了能让学生得高分之外不能担当起学生遇到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导致素养还是未得到培养这个现实出现。而今天,新课标一再强调,加强素养培养是我们物理教学在促进质量提升中的一个重要追求。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探寻落实。
一、培养学生发展物理素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物理素养实际上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于强烈兴趣支撑,无趣难以自主,更难以坚持。毕竟新知的发现和探究都是困难丛生的,过程中克服更需要强大毅力,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安全问题等。这些都是强大兴趣支撑下的结果。因此,基于物理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一样同样需要加强兴趣培养。例如《光的反射》,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也多,前者有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等知识点以及后者还要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经历光的反射实验。这样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物理素养的一个组成单位,而学习、掌握却需要学生认真和努力甚至不辞辛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兴趣培养,使之增强发展物理素养的兴趣。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
二、将现实事例融入课堂实施生活化
物理源于生活。从现行教材我们也可以看到初中阶段的物理内容大多都是来自现实中的生活现象,对于这样的内容新课标一再强调实施生活化。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反哺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物理素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物理的导入、新课教学以及在练习时我们我们都可以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物理素养。例如,对于生活中常有的这一“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在教学“温度”这一课时自然就会生活化进行,不仅在导入时要以现实实例融入其中,还要在解释为什么会“热胀冷缩”时多从实例去分析原因,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上还可以从现实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判断。如要使被踩瘪的乒乓球完好如初我们就可以将其放在热水里烫一下来恢复原态。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路边电线杆的电线在夏天为什么会下垂那么多,而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又会显得那么紧等。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仅能促进物理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还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反哺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搭建探究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教学中应用是非常常见的,这三种基础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实际上是常常结合使用的,同时配合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共同承担着课堂教学。在我的物理课堂,用得最多的就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探究模式加上以引导和释疑为主的接受式方式。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课的教学我就采用生活导入+自主学习+交流探讨+共同探究+点拨升华这样的程序来实施的,其中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弄清该课的两大重点知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条件,至于为什么的原因分析就放到交流探讨这个环节中进行。整个过程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等,让学生充分经历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用实验方法去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这本身就是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探究品质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处理技能
问题解决需要技能支撑,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也是提升其物理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要想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技能为主要的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平台,并将其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例如,学生电功率的计算则需要掌握多种公式才能形成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式。首先,题目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要从注重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突破,用简单明了的方法化繁为简,转换为图式符号,排除干扰,剔除不相关信息。其次,要在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了解和揣摩题目的含义,掌握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的正反两种分析方式,使解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如公式或规律等,逐渐地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第三,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答案准确性。通过对问题的多种思考找到最直接的解决方式,逐渐地让他们逐渐学会问题的分析与解题,并不断提高他们辨证能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发展物理素养。
总之,基于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要实现高效育人,我们就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出发创新实施路径,利用利于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设计与实施,以获得事半功倍效果。只有课堂高效了,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才可以得到保证。在这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的丰富的物理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策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闩利妮,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
[2]陈先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20年。
【关键词】 初中物理;素养;培养;有效教学
素养培养是学科教学都要担当的教学任务,其属于奠基责任中的一个共性内容。初中物理在实施中担当的物理素养培养这一任务。为了有效落实,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获得素养培养,我们必须走出低效教学进入高效实施,才能使预期变成现实。传统物理“应考而教”,取向过多的注重解题能力,这种教学除了能让学生得高分之外不能担当起学生遇到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导致素养还是未得到培养这个现实出现。而今天,新课标一再强调,加强素养培养是我们物理教学在促进质量提升中的一个重要追求。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探寻落实。
一、培养学生发展物理素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物理素养实际上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于强烈兴趣支撑,无趣难以自主,更难以坚持。毕竟新知的发现和探究都是困难丛生的,过程中克服更需要强大毅力,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安全问题等。这些都是强大兴趣支撑下的结果。因此,基于物理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一样同样需要加强兴趣培养。例如《光的反射》,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也多,前者有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等知识点以及后者还要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经历光的反射实验。这样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物理素养的一个组成单位,而学习、掌握却需要学生认真和努力甚至不辞辛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兴趣培养,使之增强发展物理素养的兴趣。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
二、将现实事例融入课堂实施生活化
物理源于生活。从现行教材我们也可以看到初中阶段的物理内容大多都是来自现实中的生活现象,对于这样的内容新课标一再强调实施生活化。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反哺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物理素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物理的导入、新课教学以及在练习时我们我们都可以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物理素养。例如,对于生活中常有的这一“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在教学“温度”这一课时自然就会生活化进行,不仅在导入时要以现实实例融入其中,还要在解释为什么会“热胀冷缩”时多从实例去分析原因,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上还可以从现实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判断。如要使被踩瘪的乒乓球完好如初我们就可以将其放在热水里烫一下来恢复原态。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路边电线杆的电线在夏天为什么会下垂那么多,而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又会显得那么紧等。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仅能促进物理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还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反哺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搭建探究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教学中应用是非常常见的,这三种基础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实际上是常常结合使用的,同时配合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共同承担着课堂教学。在我的物理课堂,用得最多的就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探究模式加上以引导和释疑为主的接受式方式。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课的教学我就采用生活导入+自主学习+交流探讨+共同探究+点拨升华这样的程序来实施的,其中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弄清该课的两大重点知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条件,至于为什么的原因分析就放到交流探讨这个环节中进行。整个过程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等,让学生充分经历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用实验方法去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这本身就是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探究品质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处理技能
问题解决需要技能支撑,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也是提升其物理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要想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技能为主要的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平台,并将其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例如,学生电功率的计算则需要掌握多种公式才能形成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式。首先,题目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要从注重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突破,用简单明了的方法化繁为简,转换为图式符号,排除干扰,剔除不相关信息。其次,要在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了解和揣摩题目的含义,掌握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的正反两种分析方式,使解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如公式或规律等,逐渐地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第三,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答案准确性。通过对问题的多种思考找到最直接的解决方式,逐渐地让他们逐渐学会问题的分析与解题,并不断提高他们辨证能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发展物理素养。
总之,基于素养培养的物理教学要实现高效育人,我们就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出发创新实施路径,利用利于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设计与实施,以获得事半功倍效果。只有课堂高效了,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才可以得到保证。在这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的丰富的物理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策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闩利妮,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
[2]陈先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