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作者】 布威麦尔耶姆·伊米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拉喀什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不单单接受化学知识,也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并且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化学学科是开展德育的平台之一,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运用合理的融合方式,将德育适当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化学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也是为了确保孩子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德育水准。化学教师应该将德育作为化学教育的一部分,充分运用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讲授初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注重为学生挖掘化学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并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将德育和化学课程整合起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初中化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是整个初中教育阶段尤为重要的教学工作,只有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将化学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学习更广泛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身心健康,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思想。学校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分数”还是培养“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构建理性思维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导致学生的思想逐渐被束缚,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优化,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加强,见识得到拓展,让学习的有效性更加强化。在教师教授各种化学知识时,应当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到物质之间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因此,化学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让学生面对化学知识时可以具备理性思维,并且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化学核心素养。学生在体验化学整体变化的阶段中,大脑和手一起行动,能够主动创造和探索实验的真相,从而将实验和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下来。
  3、结合化学史实,渗透德育
  要想在化学课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深刻认识到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实际作用,从而实现在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任何一门课程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科研人才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寻求真理,探究奥秘。化学就是这样一门充满科学与现实价值的学科,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获得的宝贵成果,值得学生用心学习、用心感悟。
  4、借助化学实验教学,合理渗透环境保护和安全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版块,学生在强烈的化学体验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认知化学理念,这样才能够进入更加高质量的化学教育教学格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者,需要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教育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比如在二氧化硫气体制备实验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所需要的气体,首先进行精确计算之后,将气体所需要的量进行界定,然后使用准备好的仪器和药品来进行实验,并且迅速使用收集和回收装置,以确保迅速的回收,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气体流入空气中。并且在平时实验之后还会主动将没有使用完的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不仅避免了对应的有毒气体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很容易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保护好自己。也就是说实验的每个步骤都可以传递出对应环境保护的理念,教师要懂得鼓励学生去思考,继而使得其能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化学实验与自身安全管理的关系,确保自身化学实验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
  5、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进行化学学科的德育渗透,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体会化学知识。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实现创新和突破。如“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碳元素相关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下寻找金刚石和石墨进行性质的比较,学生在生活中找到金刚石和石墨,细致观察其外观,并在笔记本上列出表格进行比较,详细记录其颜色、质地、硬度等信息。上课时,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梳理,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实现创新。这样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生活,在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有效完成学生化学知识由习得到操作这一体系的构建,同时能够在化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发展状况,认识到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实际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之中,从化学实验中领悟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秀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1):180.
  [2]孙颖.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2,(08):184.
  [3]贾永娥.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Z):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