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作者】 张 雪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乔庄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导下,小学生英语学习要达到听说能力二级目标,“让学生能听懂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小故事、简单的课堂提问、能听懂教师常用的指令和要求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能就日常话题进行简短对话和叙述,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在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所谓听说能力,首先就是听懂别人的问题以及向别人听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学,具有愿意交流思想的愿望和兴趣,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小学阶段无疑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佳时期。要想让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学生有足够“听说”的语言量。首先,教师要安排课前的听说训练;其次,教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第三,提高听说能力必须和阅读相结合;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关键词】 小学生;英语;提高;听说能力;训练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导下,小学生英语学习要达到听说能力二级目标,“让学生能听懂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小故事、简单的课堂提问、能听懂教师常用的指令和要求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能就日常话题进行简短对话和叙述,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在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所谓听说能力,首先就是听懂别人的问题以及向别人听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学,具有愿意交流思想的愿望和兴趣,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小学阶段无疑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佳时期。要想让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学生有足够“听说”的语言量。
  一、通过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英语内容主要以英语入门为主,因此,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并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听说教学内容也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充满了趣味性和多样性,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无穷。但目前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讲解教材上,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也很难对学习英语集中精力。对此,教师应该遵循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实践规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结合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世界各国的知识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各个国家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并在讲到“China”“Japan”“English”“America”时,让学生展示出相关国家的信息,并对收集最多资料的学生提出表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要采取多种课堂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听力本身的吸引力。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添加新的学习内容与技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英语学习知识。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在学习“Meet my family”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关的听力训练。先播放录音,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分享与合作的精神能得到充分发扬。
  三、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1、培养仔细听的好习惯。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都想早点开口说英语,急着说却忽略了耐心、仔细听这一环节,同时也忽略了英语语音语调,音准等听的基本要素。因此在第一堂课中明白认真仔细倾听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学生培养“听”的能力。开口前要先听,使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先入为主;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地听,使学生在课后还余音在耳;课余时间经常听,在无意中巩固与记忆。
  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学生往往先将听到的东西转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考理解。由于缺乏直接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注意力只放在个别的单词或句子上,因此无法对整体内容进行理解,甚至理解错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的掌握英语,孩子必须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知识。教师在平时授课时,给孩子多讲一点异域文化知识,为使他们提高听力理解力打下基础。 
  四、说的能力的培养
  1、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大胆开口说英语, 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 低年级学生人小, 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因此, 教师得抓住时机, 充分运用教材, 从起始年级, 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但是到五、六年级学生开始不爱举手,不爱回答问题,尤其一些女生怕说错被同学耻笑。因此教师应用“ 爱”去应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 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 密切师生关系, 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帮他们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 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 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 设计坡度, 扶着前进, 不要急于一步到位, 让他们在口语训练中有所得, 感受到成功和欢乐, 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 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要使学生认识:在课堂上学说英语,集中注意和精力,跟着教师练习说,不仅学得快,而且也学得好。不要放过这个好机会,下了课自己在家里练习说,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音和调也往往练的不准。同时, 教师也不要见错就纠,这样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所以教师在学生开口前,应先做些提示,使学生知道怎样说,避免学生紧张,恐惧,影响课堂顺利进行。
  2、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 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 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 开辟英语角, 举办英语兴趣小组, 朗读比赛,排演英语文娱节目, 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造成说英语的氛围, 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3、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要带手势、动作、表情。这样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印象。
  总的来说,良好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应一开始就抓好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应对语言语法、单词等做过高要求。培养小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让他们听懂他们熟悉的简单社交语言,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能大胆地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