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作者】 何 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教与学实现有效实施的根本方法。而落实一理念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和应用能力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实施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使从生活抽象出来的知识又回到生活背景中去,让学生“再认识”“再发现”,从而形成知识与建构。我们知道,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抽象思维才能理解,但是这些抽象的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实践,如何让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生有效地把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呢?如何让这些思维不对口的小学生来学数学呢?多年实践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这些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高效掌握和有效运用的“双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道路,让数学与生活互融互促。
  一、回归生活,在生活外衣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形成体系,编成教材。而教学正是其逆过程,教师就应把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还原具象化,让枯燥的数学原理“穿上”趣味的“外衣”,使其兼具审美和智慧的双重特性,形成生活模型,化作教学实例。长期坚持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数学就能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返朴归真,也就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数学就像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样实在实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以课堂为主阵地来实施生活化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观察,增强生活体验。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数学。例如《认识路线》的教学,教材上提供了城市公共汽车行驶路线的教学情境,这虽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对于众多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却又显得那么陌生。城市里的公共汽车只有极少数学生有乘坐经历。这样的生活背景给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应采取让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或影片、查阅图书、询问家长等途径,了解城市公车汽车的行驶情况,让“公共汽车”的生活影像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汽车行驶”的生活体验,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表演,再现生活情景。有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教材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图:“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在小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中,都是把比较多的物体平均分(被除数比除数大的),从来没有经历过教材所提供的问题,因而,学生们不知该如何去分。我就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自由发表见解,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台进行“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现场“数学表演”,在学生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逐一分成大小一样大的4份;另一种是把3块饼叠放在一起,然后平均分成4份。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现象,为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构建了崭新的平台。 
  二、走进生活,在生活平台上运用数学知识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处处皆数学。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教材。
  (一)联系学校生活,学习数学。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引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校新办公楼正在建设,我就让学生研究“学校新办公楼的粉刷问题”。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方面,楼房的表面并不是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图形,并且为了避免危险,还不能爬到楼顶上去测量,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比如,估算等。另一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从课堂到实践,需要查找大量有关的资料,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实施方案。
  (二)联系社会生活,学习数学。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例如,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后,可让学生揭露社会上的“有奖游戏”骗局。学生通过实践尝试,发现摸出4蓝4红或5蓝3红或5红3蓝的次数比较多,进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奥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好处。
  (三)联系家庭生活,学习数学。新教材的构建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要求也体现了以生活为数学教学的开放式大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家庭是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例如《元角分的认识》以及《统计》两个单元,都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份融合这两部分知识为一体的特殊的寒假作业。
  因此,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学到真正适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晓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2019年。
  [2]吴艳萍,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国教师,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