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袁文军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职业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向网络教学过渡,“校园网”工程的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的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网络教育发展趋势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网络道德

  一、网络环境下要更新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它通过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健体、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创造。而完成这一崇高的目标,则需要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做现代教师,树现代意识,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可得,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围绕这个目的去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探讨,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以及确保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的实施。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加强专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之有效地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服务,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基础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网络环境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学生的地位作用,教学方法、手段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老师占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忽略人性的教育;现代教育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创造地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将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总而言之: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新的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宽松、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要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现在,网上聊天交友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所青睐。由于网络交友是一件新鲜事物,学生们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所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网络交友本无可厚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有的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编你”成为不少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互联网络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学生们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对学生和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学生可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在网络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