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阅读·悦享·多元
【作者】 戴陈花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优化低段“课外阅读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其视野,丰富其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巩固阅读成果,建立有效多方位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所呈现的问题以及评价机制的现状着手,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和可试行的对策,以让学生更快乐、更自主、更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一、价值探寻:重视课外阅读评价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喜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题材领略文字的魅力,根据课外阅读弥补课内阅读中存在的疏漏与不足。但由于课外阅读的阅读时间、空间和兴趣等方面难以监控,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是实现课外阅读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也可以对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激励。通过有效评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度和困难,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自身可以总结自己的阅读成果,获得阅读成就感,以更好的进行阅读。从现状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仍处在理论和零散阶段,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于相对模糊的阶段。所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相对系统的课外阅读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二、直面现状:课外阅读评价之困境
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了现在课外阅读评价中所存在的突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中得出。
1.评价主体不够多元
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较多,而家长和同伴的评价相对较少。课外阅读是一项相对自由的学习活动,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评价主体不应只限于老师和学生自己,它应该是学生、家长、同学、教师共同构成的互动评价网络。家长评价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缺少陪伴阅读,导致阅读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二是家长对阅读评价过于功利性和短期性,只注重课外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而忽视了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同伴评价主要出现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自身不愿表达自己的看书体验。由于长期形成的独立阅读模式的影响,学生从不愿表达到后来的不会表达。二是同伴评价缺乏指导,评价的目标难以达到,小组相互评价很多都变成了闲聊。
2.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1)阅读书目。书目的设定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类目偏少,例如古诗文、文学经典类的书籍,这致使部分喜欢阅读这类书籍的学生由于缺乏评价和指导而逐渐丧失阅读兴趣。另外,书目的设定也较随意,没有形成“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特别推荐”等不同类型的书目,学生或者为了阅读过多书目而草草了事,或者只为了完成“必读书目”而阅读量严重不足。
(2)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现在的阅读评价过于重视阅读量,而忽视了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应该成为阅读评价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3)阅读兴趣与习惯。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兴趣与习惯的培养都相对较少,阅读评价更侧重知识的拓展和写作能力提高,对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评价较少。
(4)语言积累运用。过于强调读书笔记、做摘抄的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过分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而忽视文化的熏陶以及自我阅读感受。同时也会打断学生的阅读连贯性,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做摘抄而去阅读,课外阅读进而变成一种负担。
3.评价标准过于统一
(1)评价标准过于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都有所不同,对于他们采取相同的阅读评价是不妥当的。
(2)展示评价活动较少,比赛型评价活动较少。不仅因为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更喜爱活动型评价模式,在现实的状况中也发现,活动型评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阅读意志的长效发展。
(3)即时评价落实不到位,致使评价最终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学生无法在过程中获得及时评价,无法调整自身的阅读策略,也缺少了阅读的动力。
三、实践探索:课外阅读评价之改进小计
针对笔者在各项调查和班级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总结出一些改进其问题的策略和具体方法。主要从问题发生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维度进行总结。
1.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简单易行
自我评价重在“自主”,学生能自主形成阅读评价的习惯是自我评价的目标。针对部分学生不认真填写课外阅读单的情况,我观察了几份课外阅读单,发现其中有“问题设置过多”“问题难易程度不当”“过于侧重内容忽视情感体验”等问题。阅读单的设置可以丰富有趣,从各种发散维度对学生进行考察。另外,可以进行例如“阅读能手升级比赛”等自主评价活动,每完成一个任务可以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可以升级,同时每一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升级档案,把阅读卡等阅读记录放入档案中,让每次活动都有其记录,学生能够在记录自己阅读过程的同时评价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是一种给予学生自主性的评价方法,它使评价成为一个激励和提高相辅相成的过程。
(2)学生互评,创造氛围
学生互评可以将单向、自我的检测变为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针对学生互评中存在的学生不乐于表达的问题,可以先通过“同伴评价记录卡”“小组评价活动”等形式先让学生体验到交流和评价的乐趣,获得表达的欲望;可以通过“我同桌看的一本书”等读书介绍活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针对小组活动缺乏指导致使散漫性,首先,老师需要制定好评价的表格、评价的具体方向以防止学生缺乏方向性,另外老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活动,老师制定好导读和活动目标后,让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老师在这些环节中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让学生“说来听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与学生“聊书”,在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这不仅促进班级课外阅读评价风气的形成,也促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3)家长评价,培养习惯
鼓励家长陪伴学生阅读,建立“家庭藏书柜”,在陪伴阅读时对孩子适时作出评价,给予孩子继续阅读的动力,体验到亲子共同阅读的乐趣。针对家长在评价方面无从着手,老师可以通过“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亲子阅读卡”“阅读账单”等方式,在联系卡中列出评价的具体内容,给予家长评价的具体方向,同时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调整。另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根据读书的态度、姿势、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阅读时间上保证每天半小时,得到一颗星,超过一小时,得到两颗星;阅读时能专心致志加一颗星,能进行圈点勾画加一颗星,能写下自己的见解加一颗星;阅读时姿势正确,能保护好自己的书籍加一颗星。通过每天的星级,建立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评价桥梁,共同关注学生阅读情况的发展,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家校之间良好的阅读反馈氛围,不会造成他们在上学和放学后对课外阅读关注度的不同。
2.评价内容
(1)增加书目种类,丰富评价内容
教师每学期推荐一些书单,增加例如古诗文、文学经典方面的书目。书目单的设置应有“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利用例如《课外阅读活期存折》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每天每周的阅读情况做简单记录,填写阅读记录表,并利用《拾贝本》或《采蜜集》等做好读书笔记,这些记录表定期进行展出和评比,学生在阅读、记录、比赛中可以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兴趣与习惯是相辅相成的。等到“习惯成自然”时习惯逐渐转变成兴趣,兴趣进一步促进阅读的开展,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3)改革读书笔记,发挥实际效用
针对读书笔记等传统评价模式所出现的问题,可以改革传统的做摘抄方式,从纯粹摘抄好词好句到摘抄“受到感动的,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段落,增加读书笔记的人文性和生命力。针对读书笔记会打断学生的阅读连贯性的问题,教师不应强硬设置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检测阅读成果,手抄报、班级阅读报每日投稿等,都是检测和评价学生阅读语言文字积累的方法。
3.评价方法
针对现在课外阅读中评价方法中对学生差异的忽视以及学生对课外阅读评价模式的偏好,可试着实行如下评价方法:
(1)成果展示,不断激励
作为课外阅读的引导者,学校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活动,以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例如在教室开辟一块课外阅读展示台,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出“阅读之星”,以榜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文化走廊、图书馆橱窗等进行展示。
(2)专题活动,做好总结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诵、歌曲、角色表演等各种有趣的方式与伙伴交流阅读体验,拓展阅读范围。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升。专题活动可以包括举行阅读交流会、故事会、赛诗会、朗诵会、阅读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将自己看到的古诗用自己的方式背下来,将精彩的片段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朗读出来,将文字记录的美景通过画笔画出来……教师可以在专题活动中检验阅读效果。学生在专题活动中的表现是自然真实的,学生获得的提升是深远持久的。
(3)阅读竞赛,竞争驱动
学生在竞赛性质的活动中能自主、积极地进行阅读评价,可以进行例如“阅读考级”活动,建立一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评价系统,不同级数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在考级后给孩子们颁发证书,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阅读能力的进步。还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擂台赛”的活动,各小组学生自主找好学习搭档,同看一本书,并设计有关于书本中一切可以考对方的问题,当双方都读完这本书后进行阅读擂台赛。学生在擂台赛中兴趣高涨,在设计问题的同时已经在评价自身的阅读成果,在比赛结束之后,又可以根据比赛过程中的体会对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进一步调整。
多维的评价主体、适宜的评价内容,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让评价真正发挥作用,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
参考文献:
[1]沈雪君.小学低段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研究[J].山西:新课程2019(6)
[2]张忠艳.例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C,2016(4).
[3]席慧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中国知网,2019
[4]王泉根.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共享文学与儿童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史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