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游戏故事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张 琦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幼儿园(其郎巴格分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与环境的交互活动、与人交流对话等都息息相关,语言表达是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在幼儿阶段进行表达能力的练习有助于帮助幼儿培养积极活泼向上的性格。在幼儿园中,幼儿主要参与各种学前游戏教育活动,而非文字化、理论化的课堂教学,以故事讲述等形式进行的游戏活动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那如何让幼儿在游戏故事活动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呢?
【关键词】 故事;游戏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般概念上的语言能力主要分为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两种,其中幼儿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幼儿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故事的适用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工作,幼师利用故事绘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不仅能让幼儿更好的接受,更好的参与教学,同时还能更简单、直接地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故事显得尤为关键。
1.故事教学寓于游戏活动
幼儿园进行故事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能有更直观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故事绘本中活灵活现的文字是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在读懂故事绘本中的主要内容后,可以更好地进行与其他小朋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建立深厚的友谊。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帮助教学活动的进行。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故事的主要内容为设计依据。通过游戏活动来辅助故事教学,幼儿在此过程中你能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这是因为幼儿往往更喜欢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长时间绘本故事的学习难免让幼儿感到乏味,适当的游戏教学为故事讲述课堂平添一份趣味性,让静止的文字、图片以游戏的形式动起来,直观地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改变原本故事教学只有教师讲述幼儿聆听的状况,让幼儿独立自主思考,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以达到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例如,开展以普及幼儿的交通规则知识为目的教学活动时,幼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设计合理的游戏,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由几名幼儿分饰各种角色,教师作为旁白。展开活动时首先幼师将绘本中的大致内容解释给全体幼儿,再由几名幼儿进行故事演绎,展开游戏故事活动。当讲到绘本中“红灯停、绿灯行”部分时,可以示意扮演“小朋友”的幼儿在红灯亮起的时候向前走,而扮演“警察叔叔”的幼儿则是拦停并进行简要的交通规则讲述。再进行演绎游戏的过程中,幼师应当鼓励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加入更多自主思考、自创的表演内容,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照着绘本内容读。在结束后,幼师应当给予表象良好的幼儿适当奖励,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借助游戏互动的形式来进行故事讲述,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讲故事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也能更加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2.图画描述游戏、幼儿讲述故事
教师借助一些生动的图画,让幼儿根据图画进行描述图片内容的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这一游戏开展过程中,起初练习时可能对幼儿来讲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幼师从旁协助,将幼儿讲述出的图片主要内容梳理一下,再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讲述出来,用一些简单的情节将故事内容连贯起来。借助此种方法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逻辑思维。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开展活动。
2.1.营造环境
首先,幼师要为进行讲述活动的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个适合幼儿表达的环境。幼儿的自我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幼师应在幼儿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确保其他幼儿安静聆听。针对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的幼儿,幼师应循循善诱,给予幼儿适当帮助或是让其他幼儿进行鼓励。幼师在帮助幼儿创设表达环境时,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幼儿的主观意见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性格内向的幼儿在讲台上讲述故事很紧张,则可以让幼儿在自己位置上进行讲述;对于活泼、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幼师可以让其在讲台上进行讲述,更加促进幼儿自信性格的养成。还可以将幼儿的座位进行调整,让幼儿在朋友中间进行表述;或是分组进行描述,一个小组是就一个简单的表达环境。幼师首先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幼儿在心情更舒适的环境中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确保故事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2.2.循序渐进
幼儿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一蹴而就,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游戏开展基础,这包括幼儿的性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等。因此在此过程中,幼师可以将复杂的图片拆分为许多简单的图片。在图片的选择过程中,幼师可以先选择色彩鲜艳,带有简要文字描述的图片进行游戏活动开展,在经历过多次活动后,可以根据幼儿的练习情况提高图片的复杂程度。利用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让幼儿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始终保持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
例如,幼师可以将一本简单的故事绘本拆分为几个部分,由一个幼儿或几个幼儿对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拓展表述,图中的文字内容仅作为提示为幼儿提供大致的方向。幼儿难以表述时,幼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比如用一幅小猫吃鱼的图片进行活动时,先引导提问“小猫在抱着什么呢?小猫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小猫手里的鱼是哪里来的呢?”。利用简单的提示性质的引导提问,帮助幼儿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在幼师提问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在结束提问后,幼师让幼儿自己再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讲出来,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的情感表达、事物认知、人际交流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师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进行游戏教学,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游戏理论,解决幼儿在实际表达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本文提出的观点能够帮助广大幼师群体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煊.基于游戏故事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研究[D].大理大学,2021.
[2]佘琴.开展故事表演游戏,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教师,2018,(01):44.
【关键词】 故事;游戏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般概念上的语言能力主要分为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两种,其中幼儿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幼儿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故事的适用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工作,幼师利用故事绘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不仅能让幼儿更好的接受,更好的参与教学,同时还能更简单、直接地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故事显得尤为关键。
1.故事教学寓于游戏活动
幼儿园进行故事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能有更直观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故事绘本中活灵活现的文字是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在读懂故事绘本中的主要内容后,可以更好地进行与其他小朋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建立深厚的友谊。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帮助教学活动的进行。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故事的主要内容为设计依据。通过游戏活动来辅助故事教学,幼儿在此过程中你能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这是因为幼儿往往更喜欢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长时间绘本故事的学习难免让幼儿感到乏味,适当的游戏教学为故事讲述课堂平添一份趣味性,让静止的文字、图片以游戏的形式动起来,直观地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改变原本故事教学只有教师讲述幼儿聆听的状况,让幼儿独立自主思考,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以达到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例如,开展以普及幼儿的交通规则知识为目的教学活动时,幼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设计合理的游戏,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由几名幼儿分饰各种角色,教师作为旁白。展开活动时首先幼师将绘本中的大致内容解释给全体幼儿,再由几名幼儿进行故事演绎,展开游戏故事活动。当讲到绘本中“红灯停、绿灯行”部分时,可以示意扮演“小朋友”的幼儿在红灯亮起的时候向前走,而扮演“警察叔叔”的幼儿则是拦停并进行简要的交通规则讲述。再进行演绎游戏的过程中,幼师应当鼓励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加入更多自主思考、自创的表演内容,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照着绘本内容读。在结束后,幼师应当给予表象良好的幼儿适当奖励,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借助游戏互动的形式来进行故事讲述,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讲故事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也能更加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2.图画描述游戏、幼儿讲述故事
教师借助一些生动的图画,让幼儿根据图画进行描述图片内容的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这一游戏开展过程中,起初练习时可能对幼儿来讲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幼师从旁协助,将幼儿讲述出的图片主要内容梳理一下,再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讲述出来,用一些简单的情节将故事内容连贯起来。借助此种方法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逻辑思维。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开展活动。
2.1.营造环境
首先,幼师要为进行讲述活动的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个适合幼儿表达的环境。幼儿的自我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幼师应在幼儿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确保其他幼儿安静聆听。针对性格比较内向、腼腆的幼儿,幼师应循循善诱,给予幼儿适当帮助或是让其他幼儿进行鼓励。幼师在帮助幼儿创设表达环境时,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幼儿的主观意见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性格内向的幼儿在讲台上讲述故事很紧张,则可以让幼儿在自己位置上进行讲述;对于活泼、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幼师可以让其在讲台上进行讲述,更加促进幼儿自信性格的养成。还可以将幼儿的座位进行调整,让幼儿在朋友中间进行表述;或是分组进行描述,一个小组是就一个简单的表达环境。幼师首先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幼儿在心情更舒适的环境中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确保故事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2.2.循序渐进
幼儿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一蹴而就,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为游戏开展基础,这包括幼儿的性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等。因此在此过程中,幼师可以将复杂的图片拆分为许多简单的图片。在图片的选择过程中,幼师可以先选择色彩鲜艳,带有简要文字描述的图片进行游戏活动开展,在经历过多次活动后,可以根据幼儿的练习情况提高图片的复杂程度。利用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让幼儿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始终保持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
例如,幼师可以将一本简单的故事绘本拆分为几个部分,由一个幼儿或几个幼儿对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拓展表述,图中的文字内容仅作为提示为幼儿提供大致的方向。幼儿难以表述时,幼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比如用一幅小猫吃鱼的图片进行活动时,先引导提问“小猫在抱着什么呢?小猫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小猫手里的鱼是哪里来的呢?”。利用简单的提示性质的引导提问,帮助幼儿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在幼师提问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在结束提问后,幼师让幼儿自己再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讲出来,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的情感表达、事物认知、人际交流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师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进行游戏教学,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游戏理论,解决幼儿在实际表达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本文提出的观点能够帮助广大幼师群体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煊.基于游戏故事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研究[D].大理大学,2021.
[2]佘琴.开展故事表演游戏,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教师,2018,(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