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 热比古丽·吾斯曼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应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教授教学大纲的基础学习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文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以后的长久发展进行考量,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就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展开探讨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教学;学习习惯;语文教学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展小学语文课程,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关心的一项课题。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以各种科学合理的途径进行积极尝试,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成功实现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刻价值。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小学高段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传统的教学方案更为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这样的形式会遏制学生的好奇心、阻碍想象力发挥作用,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大,带来不好的学习体验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语文不仅是一门简单的小学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最大的应用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活动,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由教师的主观观念为核心,长时间维持此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主思考能力。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大的影响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导致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被忽略。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
2.1教学结合实际
语文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的理论教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道理蕴于各种事物之中。在进行实际的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在课程中加入生活实践,真正做到整合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拉近学生知识的距离。语文这门课程有很多内容都源自于生活,因此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的视野不仅限于课堂,养成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学习到知识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时,辛弃疾写的词的上阕用简单的景物描写,就达到了非常和谐的艺术表现效果,这样的描写手法就可以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场景,给出学生一些合理的生活场景图片,通过由学生组织语言描述场景中的各种景物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2鼓励学生发问
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如果存在疑问,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发问,以免学生不懂装懂,影响真实的授课效果。只有学生自行学习、自主提问,才能充分表明学生是真正用心在学习。但此处的问,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适用,学生遇到词语或者生僻字不认识时,教师不能简单的告诉学生读音,应当引导学生自行查阅工具书,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技能锻炼。不仅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预、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如做到提前预习知识点,就能更快地理解教师讲述的课程,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记忆知识点。预习,同样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学生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标注,在教师授课时,可以积极向老师提问,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预习问题中。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复习任务。“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再重复思索,这一温习的过程才是学生真正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行确定预习复习的周期时间。
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还应当帮助学生养成动笔标记的学习习惯,语文这门课的学习离不开动手写作,勤于动笔,学生在自主探索书本的同时养成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练习;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在科技技术发达的今天离开电子设备,利用纸质书籍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律意识,作为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向更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才是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
2.4注重积累、循序渐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缓慢见效的过程,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积累。高段小学生即将步入初中生活,初中的学习更具深度、难度更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前在教学设计地过程中,加入趋向于初中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以免在进入初中语文学习时显得吃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的积累过程中,不要仅仅只是告诉学生看什么书,记什么知识点。应当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让学生自己对阅读书籍进行探究。学生的积累过程不会受到教师的束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辅助的作用。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就开始强调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而六年级这一关键时期,为了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进行拓展,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积累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拓宽道路。在学生积累阅读的过程中多写多记,建立一个积累笔记,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由家长定期翻阅反馈给教师,以达到激励学生养成积累习惯的目的。
结语
习惯是长久时间逐渐积累培养成的行为倾向,要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家长则是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呵护。教师的直接引导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持之以恒,相信通过家长、教师共同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孩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周雪丽.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谈[J].课外语文,2016(23);
[2]蔡和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21):117-118.
【关键词】 小学教学;学习习惯;语文教学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展小学语文课程,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关心的一项课题。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以各种科学合理的途径进行积极尝试,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成功实现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刻价值。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小学高段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传统的教学方案更为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这样的形式会遏制学生的好奇心、阻碍想象力发挥作用,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大,带来不好的学习体验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语文不仅是一门简单的小学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最大的应用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活动,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由教师的主观观念为核心,长时间维持此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主思考能力。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大的影响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导致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被忽略。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
2.1教学结合实际
语文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的理论教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道理蕴于各种事物之中。在进行实际的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在课程中加入生活实践,真正做到整合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拉近学生知识的距离。语文这门课程有很多内容都源自于生活,因此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的视野不仅限于课堂,养成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学习到知识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时,辛弃疾写的词的上阕用简单的景物描写,就达到了非常和谐的艺术表现效果,这样的描写手法就可以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场景,给出学生一些合理的生活场景图片,通过由学生组织语言描述场景中的各种景物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2鼓励学生发问
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如果存在疑问,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发问,以免学生不懂装懂,影响真实的授课效果。只有学生自行学习、自主提问,才能充分表明学生是真正用心在学习。但此处的问,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适用,学生遇到词语或者生僻字不认识时,教师不能简单的告诉学生读音,应当引导学生自行查阅工具书,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技能锻炼。不仅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预、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如做到提前预习知识点,就能更快地理解教师讲述的课程,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记忆知识点。预习,同样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学生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标注,在教师授课时,可以积极向老师提问,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预习问题中。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复习任务。“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再重复思索,这一温习的过程才是学生真正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行确定预习复习的周期时间。
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还应当帮助学生养成动笔标记的学习习惯,语文这门课的学习离不开动手写作,勤于动笔,学生在自主探索书本的同时养成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练习;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在科技技术发达的今天离开电子设备,利用纸质书籍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律意识,作为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向更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才是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
2.4注重积累、循序渐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缓慢见效的过程,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积累。高段小学生即将步入初中生活,初中的学习更具深度、难度更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前在教学设计地过程中,加入趋向于初中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以免在进入初中语文学习时显得吃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的积累过程中,不要仅仅只是告诉学生看什么书,记什么知识点。应当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让学生自己对阅读书籍进行探究。学生的积累过程不会受到教师的束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辅助的作用。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就开始强调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而六年级这一关键时期,为了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进行拓展,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积累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拓宽道路。在学生积累阅读的过程中多写多记,建立一个积累笔记,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由家长定期翻阅反馈给教师,以达到激励学生养成积累习惯的目的。
结语
习惯是长久时间逐渐积累培养成的行为倾向,要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家长则是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呵护。教师的直接引导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持之以恒,相信通过家长、教师共同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孩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周雪丽.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谈[J].课外语文,2016(23);
[2]蔡和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2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