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运用游戏故事教学方法提升 少数民族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个案研究
【作者】 马 婧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语言交流与表达,语言表达的熟练运用可以让幼儿及时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游戏故事教学是最适合幼儿进行表达能力训练的方式,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加强少数民族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幼师需要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方法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游戏教学;少数民族;大班幼儿;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针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直在发展与研究,游戏故事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在幼儿课堂当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表达能力,在故事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幼师应该找到适合运用游戏故事进行活动培养的具体思路以及方法,以便有效、快速的提高少数民族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研究适合游戏故事教学的案例,以此来帮助幼师完善游戏故事教学上的不足。
一、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锻炼幼儿表达能力可以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幼儿园阶段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游戏活动,想要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这个世界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幼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又新鲜的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度,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表达是汉字到句型的一个结合过程,幼师可以设置一个“接词游戏”。幼师先给出幼儿一个词就是“你”,然后让幼儿按顺序以你字开始接力加字,一个幼儿加一个,最后然一个字变成一句话,让幼儿在“你”字的基础上进行添字造句,最后形成一段话,就比如:“你今天过得好吗,我今天过得很好”。让幼儿在组词造句中思考文字的多种组合方式,以此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语言综合能力。同样,表达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靠组词造句来达成,幼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记忆其中的台词,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复述出来,因为动画片中的语言符合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在记忆画面片段的时候,脑中就会对画面片段有一个语言构成的模式,就算幼儿记不住片中的台词,但是也能模棱两可的说出台词。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同时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达力。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会悄然提升,这也就达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
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环境较为复杂,在这个背景下幼师要注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语言表达主要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当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大班阶段,老师应该注重锻炼幼儿的语言技巧以及表达方式的转变。幼师要找到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性,站在幼儿的角度和幼儿一起活动交流,当幼儿和幼师在交流中没有隔阂,与幼师的交流变多后,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多说多表达有益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幼师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幼儿鼓励,当幼儿得到肯定后会在语言方面有自信,充满信心有利于幼儿对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因为民族的语言文化是多元化发展的,那么幼师在与幼儿做活动的过程中也要为幼儿搭建一个非常轻松和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就比如老师可以举行一个茶话会,让幼儿上台互动讲故事,在茶话会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小品的元素,让幼儿自编自导自演一段小品,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培养幼儿之间的团队和协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在交流沟通剧本的时候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有幼儿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才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做到让幼儿彼此之间加深了解,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流应该是轻松的、有趣的,让别人感到舒适的,所以幼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幼儿搭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情境,让幼儿能够自然地与周边的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和沟通。
三、巧妙利用故事吸引幼儿进入语言世界
表达的基础是学会倾听,大班幼儿普遍活泼好动不受控制,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导致倾听能力下降,幼师要学会利用故事情境,然后声情并茂的将幼儿带入寓言故事的世界,当幼儿能够安安静静的听完整个寓言故事的时候,幼儿才能将这些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文化内涵,从而建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幼师在开展故事教学的活动当中可以增加一些编纂故事的元素,就比如幼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继续往下编,大灰狼在变成小红帽外婆后打开了门,然后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呢,小红帽的命运究竟是如何?幼师首先要设疑将幼儿吸引到这个故事情境之中,然后让幼儿在课堂上踊跃地回答,并且幼师要邀请每一个幼儿上台讲述自己认为故事的走向与发展应该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升。老师在幼儿全部完成故事编撰的时候,可以讲出一个全新的版本,让幼儿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编写故事的用词还可以这样巧妙。幼师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为例,来激发学生幼儿的学习欲望,让幼儿明白语言的魅力比他们现在所掌握的更加高深莫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优化语言基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提升少数民族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幼师付诸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幼师要慢慢的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不断进行语言练习,并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具备极强的延续性,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魅力在于他有着独特的地域性,与汉语言文化有着不同,但是两者又一脉相承,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展现着民族的精神,让少数民族幼儿锻炼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英.提高少数民族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6.
[2]杨俊荣.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语言教育问题分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4):68-71.
【关键词】 游戏教学;少数民族;大班幼儿;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针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直在发展与研究,游戏故事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在幼儿课堂当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表达能力,在故事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幼师应该找到适合运用游戏故事进行活动培养的具体思路以及方法,以便有效、快速的提高少数民族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研究适合游戏故事教学的案例,以此来帮助幼师完善游戏故事教学上的不足。
一、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表达能力
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锻炼幼儿表达能力可以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幼儿园阶段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游戏活动,想要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这个世界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幼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又新鲜的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度,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表达是汉字到句型的一个结合过程,幼师可以设置一个“接词游戏”。幼师先给出幼儿一个词就是“你”,然后让幼儿按顺序以你字开始接力加字,一个幼儿加一个,最后然一个字变成一句话,让幼儿在“你”字的基础上进行添字造句,最后形成一段话,就比如:“你今天过得好吗,我今天过得很好”。让幼儿在组词造句中思考文字的多种组合方式,以此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语言综合能力。同样,表达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靠组词造句来达成,幼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记忆其中的台词,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复述出来,因为动画片中的语言符合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在记忆画面片段的时候,脑中就会对画面片段有一个语言构成的模式,就算幼儿记不住片中的台词,但是也能模棱两可的说出台词。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同时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达力。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就会悄然提升,这也就达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
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环境较为复杂,在这个背景下幼师要注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语言表达主要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当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大班阶段,老师应该注重锻炼幼儿的语言技巧以及表达方式的转变。幼师要找到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性,站在幼儿的角度和幼儿一起活动交流,当幼儿和幼师在交流中没有隔阂,与幼师的交流变多后,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多说多表达有益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幼师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幼儿鼓励,当幼儿得到肯定后会在语言方面有自信,充满信心有利于幼儿对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因为民族的语言文化是多元化发展的,那么幼师在与幼儿做活动的过程中也要为幼儿搭建一个非常轻松和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就比如老师可以举行一个茶话会,让幼儿上台互动讲故事,在茶话会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小品的元素,让幼儿自编自导自演一段小品,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培养幼儿之间的团队和协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在交流沟通剧本的时候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有幼儿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才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做到让幼儿彼此之间加深了解,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流应该是轻松的、有趣的,让别人感到舒适的,所以幼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幼儿搭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情境,让幼儿能够自然地与周边的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和沟通。
三、巧妙利用故事吸引幼儿进入语言世界
表达的基础是学会倾听,大班幼儿普遍活泼好动不受控制,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导致倾听能力下降,幼师要学会利用故事情境,然后声情并茂的将幼儿带入寓言故事的世界,当幼儿能够安安静静的听完整个寓言故事的时候,幼儿才能将这些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文化内涵,从而建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幼师在开展故事教学的活动当中可以增加一些编纂故事的元素,就比如幼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继续往下编,大灰狼在变成小红帽外婆后打开了门,然后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呢,小红帽的命运究竟是如何?幼师首先要设疑将幼儿吸引到这个故事情境之中,然后让幼儿在课堂上踊跃地回答,并且幼师要邀请每一个幼儿上台讲述自己认为故事的走向与发展应该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升。老师在幼儿全部完成故事编撰的时候,可以讲出一个全新的版本,让幼儿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编写故事的用词还可以这样巧妙。幼师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为例,来激发学生幼儿的学习欲望,让幼儿明白语言的魅力比他们现在所掌握的更加高深莫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优化语言基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提升少数民族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幼师付诸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幼师要慢慢的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不断进行语言练习,并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具备极强的延续性,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魅力在于他有着独特的地域性,与汉语言文化有着不同,但是两者又一脉相承,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展现着民族的精神,让少数民族幼儿锻炼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英.提高少数民族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6.
[2]杨俊荣.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语言教育问题分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4):68-71.